【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作者:李洪 朝代:宋代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原文
思溪渺渺泛兰舟,檥棹临津得自留。
莲社不知三伏热,竹林独占一庭秋。
蒲葵喜接高人语,茗盌能消旅客愁。
所恨尘缘驱逐去,漫留名姓记曾游。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诗词问答
问: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参考注释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兰舟
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临津
面临津渡。《孔丛子·记问》:“临津不济,还辕息 鄹 。”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临津不得济,仰檝阻风波。”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自留
自己留着
自留备耕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莲社
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 晋 代 庐山 东林寺 高僧 慧远 ,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 唐 戴叔伦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诗之二:“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伏热
盛夏的炎热。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唐 白居易 《天竺寺七叶堂避暑》诗:“鬱鬱復鬱鬱,伏热何时毕。”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独占
独自占有
独占资本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蒲葵
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 * 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尘缘
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佳士亦栖息,善身絶尘缘。”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是天上 苟元帅 ,尘缘已满,众将请他上天归班,非击死也。” 清 姚鼐 《徐半山桂》诗:“已将僧祴谢尘缘,犹有深情拜杜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这么说来,老先生是情愿斩断尘缘,皈依我佛的了。”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驱逐
驱赶或强迫离开
驱逐非法入境者
[赠思溪觉悟寺净因师]名姓
1.即姓名。 2.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
宋代,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