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作者:翁元龙 朝代:宋代
[倦寻芳]倦寻芳原文
燕帘挂晚。
莺槛迷晴,花思零乱。
试觅娉婷,日日傍湖亭苑。
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迳抛春扇。
醉归来,任钗云半落,绣帘慵卷。
念灿锦、年华如旧,飞絮游丝,萦恨难翦。
蜀羽无情,早带怨红啼断,厚约轻辞寒食夜,行云空梦梨花院。
莫凭阑,正斜阳、淡烟平远。
[倦寻芳]诗词问答
问:倦寻芳的作者是谁?答:翁元龙
问:倦寻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倦寻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翁元龙的名句有哪些?答:翁元龙
[倦寻芳]翁元龙倦寻芳 书法图
倦寻芳书法作品
[倦寻芳]参考注释
[倦寻芳]零乱
1.散乱。 2.景物纷呈貌。
[倦寻芳]娉婷
(1) 美人;佳人
春风永巷闲娉婷。——陈师道《放歌行》
(2) 姿态美好的样子
娉婷过我庐。——汉· 辛延年《羽林郎》
[倦寻芳]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倦寻芳]湖亭
建于湖边的亭。《晋书·吴隐之传》:“其妻 刘氏 齎沉香一片, 隐之 见之,遂投於湖亭之水。” 唐 温庭筠 《春日雨》诗:“细雨濛濛入絳纱,湖亭寒食 孟珠 家。” 元 张昱 《醉题》诗:“二月鶯声最好听,风光终日在湖亭。”
[倦寻芳]掷果
亦作“ 掷菓 ”。1.谓妇女对美男子表示爱慕。 唐 张鷟 《游仙窟》:“巧知娘子意,掷菓到渠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何郎 俊俏颜如粉, 荀令 风流坐有香,若与 潘生 同过市,不知掷果向谁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
(2).指美男子受到妇女爱慕。 唐 李白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诗:“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参见“ 掷果潘安 ”。
[倦寻芳]墙阴
墙的阴影处;墙的阴暗处。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序:“鎩翮墙阴,偶影独立。” 唐 岑参 《题山寺僧房》诗:“窗影摇羣木,墙阴载一峯。” 宋 陆游 《枕上偶赋》:“孤萤入窗罅,斜月下墙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张五》:“甫至宅后,见一男一女,作淫戯於墙阴,略不羞避。”
[倦寻芳]驻马
(1).使马停下不走。 唐 蒋吉 《高溪有怀》诗:“驻马 高溪 侧,旅人千里情。” 明 王世贞 《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千秋此 夹谷 ,驻马意徘徊。” 清 张大受 《清流道中梅花》诗:“驻马 清流 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
(2).犹驻军。 陈毅 《阜平赠 * 同志》诗:“十年驻马 胭脂河 ,抗 日 反顽除万恶。”
[倦寻芳]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倦寻芳]云半
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倦寻芳]如旧
如故;跟原来一样
小桥,荷花,…一切如旧
[倦寻芳]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倦寻芳]游丝
(1) 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2) 调节计时器摆轮运动的细小弹簧。比喻飘动的淡淡烟气
[倦寻芳]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倦寻芳]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倦寻芳]行云
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倦寻芳]空梦
幻梦。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想不到,他们只是做了一场空梦!”
[倦寻芳]梨花
亦作“棃花”。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倦寻芳]凭阑
见“ 凭栏 ”。
[倦寻芳]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倦寻芳]淡烟
轻烟。 宋 柳永 《轮台子》词:“悤悤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宋 陆游 《题绣川驿》诗:“白首即今行万里,淡烟依旧送孤舟。”
[倦寻芳]平远
(1).平夷远阔。 宋 范成大 《回黄坦》诗:“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周 即冲寂, 吴 即流畅, 唐 稍平远,并幽夜之逸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平远的原野的尽处,明蓝的天幕一丝不皱地直垂下去。”
(2).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坦之 ﹞祖 东海 太守丞,清淡平远。”
(3).山水画的一种取景方法,自近山望远山,意境绵邈旷远。 宋 郭思 纂集《林泉高致》载其父 郭熙 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宋代,翁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