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香山】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夏日香山]夏日香山原文
幽僻林泉近可寻,几閒便与一登临。
诗裁每到随时异,山色不期共夏深。
日午松梢团覆盖,雨馀涧底乱鸣琴。
迩来略得消烦虑,爱向仙区悟道心。
[夏日香山]诗词问答
问:夏日香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夏日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夏日香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夏日香山]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九
[夏日香山]参考注释
[夏日香山]幽僻
幽静偏僻
幽僻的山沟
[夏日香山]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夏日香山]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夏日香山]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夏日香山]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夏日香山]不期
(1)
(2)
没有约定
不期而遇
(3)
不料;想不到
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西游记》
[夏日香山]日午
中午。 唐 柳宗元 《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水浒传》第六八回:“此时日午时分,前队望见一骑马来,项带铜铃,尾拴雉尾。”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一:“明朝 曼倩 思言事,日午君王驾未临。”
[夏日香山]覆盖
(1)
(2) 遮盖;掩盖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3) 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
(4) 指地面生长的成片植物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夏日香山]鸣琴
(1).琴。《韩非子·说林下》:“ 文子 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 騶忌 鼓鸣琴,去和《南风》愜 舜 心。”
(2).弹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 唐 黄滔 《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逕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貽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下官 封丘县 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製锦功偏著,鸣琴政自循。”
[夏日香山]迩来
最近以来
[夏日香山]烦虑
烦恼忧虑。 唐 皎然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 中国 人为凝滞民族,自古以来,安居于家,仅烦虑近事者。”
[夏日香山]爱向
爱戴归向。《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夏日香山]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