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草堂】作者:汪元量 朝代:宋代
[重访草堂]重访草堂原文
放櫂花豀去,重来访草堂。
菰蒲依静渚,杨柳绕回塘。
野暂棕高下,山墙竹短长。
槁梧含古色,瘦菊减清香。
鼙鼓檛三叠,旌旗列两行。
花娘纷舞袖,座客竞飞觞。
酱蘸生葱白,虀浇熟韭黄。
洪炉催卷饼,匕首割烧羊。
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
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
鸟语青松里,人行锦树傍。
杜陵轻出峡,千古隔潇湘。
[重访草堂]诗词问答
问:重访草堂的作者是谁?答:汪元量
问:重访草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汪元量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元量
[重访草堂]参考注释
[重访草堂]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重访草堂]草堂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重访草堂]菰蒲
(1).菰和蒲。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向断桥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芦花。”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2).借指湖泽。 南唐 张泌 《洞庭阻风》诗:“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明 孙蕡 《湖州乐》诗:“菰蒲浪深迷白紵,有时隔花闻笑语。” 清 金农 《松陵雨泊》诗:“一夕菰蒲打蓬雨,声声引梦入江湖。”
[重访草堂]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重访草堂]回塘
环曲的水池。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 北山 输緑涨横陂,直壍回塘灧灧时。”《天雨花》第十三回:“桐叶萧萧秋气清,回塘曲水茭芦长。”
亦作“廻塘”。1.曲折的堤岸。《文选·张衡<南都赋>》:“收驩命驾,分背迴塘。” 李善 注引《广雅》:“塘,堤也。”《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廻塘隐艫栧,远望絶形音。” 吕延济 注:“廻塘,曲岸也。”
(2).回曲的水池。 南朝 梁简文帝 《入溆浦诗》:“泛水入迴塘,空枝度日光。”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因思 杜陵 梦,鳧雁满迴塘。”
[重访草堂]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重访草堂]山墙
支承人字形屋顶两头的墙
离村老远,她就望见了她那座被烟熏黑了的山墙。——《党员登记表》
[重访草堂]短长
(1) 缺点和长处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
(3) 意料不到的变故
(4) 物品的短与长
(5) 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重访草堂]槁梧
(1).《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据琴而睡也。” 成玄英 疏:“夹膝几也。”后人诗文中或以指几,或以指琴。 宋 王安石 《示公佐》诗:“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望虽小陋,顾亦留独弦於槁梧,仰孤星於秋昊也。”
(2).引申指知音。 陈三立 《园夜和答姚叔节陶宾南》:“噤吟已了 秦 庭客,《橘颂》终伤 楚 些魂,莫面云山篤行李,鸿濛原有槁梧存。”
(3).枯老的梧桐树。 宋 叶适 《祭中洲处士李公文》:“ 蘄春 山城, 中洲 水宅,槁梧其阴,钓石不泐。”
[重访草堂]古色
古雅的意趣、色调。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悲风生微綃,万里起古色。”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余谓拟 魏 晋 乐府,尽仍其误不妨,乃反有古色。”
[重访草堂]清香
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重访草堂]鼙鼓
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周礼·春官·锺师》:“掌鼙鼓縵乐。”《吕氏春秋·古乐》:“ 有倕 作为鼙鼓鐘磬。”《六韬·兵徵》:“金鐸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六:“臣闻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鼙鼓疏击,以节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韬 《瀛壖杂志》:“拔发骑龙望斾旌,经年鼙鼓未休兵。”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黑 非 独立惊鼙鼓,数行韵语报平安。”
[重访草堂]三叠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迭。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长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3).犹三通,三遍。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4).犹三折。指 庐山 三迭泉 。 宋 戴复古 《庐山》诗:“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庐山记》:“四围峦障欲合,泉若琼帘,从空悬布,为三叠而下。”
[重访草堂]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重访草堂]两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重访草堂]花娘
亦作“ 花孃 ”。旧时指歌女,娼妓。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客大喜,擎觴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 宋 梅尧臣 《花娘歌》:“花孃十二能歌舞,籍甚声名居乐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妇女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女巫曰师娘,都下及 江 南谓男覡亦曰师娘,娼妇曰花娘。”
[重访草堂]座客
在座的客人。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嵩 ( 薛嵩 )以歌送 红綫 ,请座客 冷朝阳 为词曰:‘採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每一演其撰剧,座客笑駡百端。”
[重访草堂]飞觞
(1).举杯或行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行觴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唐 刘宪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觴夜不疲。” 宋 张孝祥 《定风波》词:“见説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觴。”
(2).指传杯行酒令。《镜花缘》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飞觴: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
[重访草堂]葱白
(1).淡青色。《说文·马部》“驄,马青白襍毛也” 清 段玉裁 注:“白毛与青 * 閒则为浅青,俗所谓葱白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马棚里卸着一辆糙席篷子大车;一头黄牛,一匹葱白叫驴,都在空槽边拴着。”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布衫子。”
(2).葱的近根处。色白,故称。可食。亦可入药,用为通阳发表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小蒜白、及葱白、豉汁等下之。令沸,便熟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
[重访草堂]韭黄
冬季栽培的韭菜,颜色浅黄,嫩而味美
[重访草堂]洪炉
大火炉,比喻锻炼人的环境
革命的洪炉
[重访草堂]卷饼
有馅或无馅的一种圆筒形多层饼
火腿卷饼
[重访草堂]匕首
(1) 短剑或狭长的 *
挟匕首以备不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2) 又
图穷而匕首见
[重访草堂]烧羊
(1).指 唐 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 贞观 中 太宗 尝问 朱子奢 烧尾事, 子奢 以烧羊事对之。”参见“ 烧尾 ”。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一:“烧羊蒙珍惠,下逮童孺矣。”
[重访草堂]大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重访草堂]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重访草堂]高谈
亦作“ 高谭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重访草堂]小子
(1) 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两个小子
(2) 儿子,小儿子
(3) 家伙——含有轻蔑意
(4) 长辈称晚辈
小子无所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访草堂]城关
城外,靠城门的一片地区
[重访草堂]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重访草堂]飞扬
飞舞;飘扬
尘土飞扬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清· 袁枚《祭妹文》
[重访草堂]鸟语
(1).鸟鸣声。《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2).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重访草堂]青松
青翠的松树
[重访草堂]杜陵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重访草堂]轻出
(1).随便外出。《墨子·七患》:“是若 庆忌 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且又勤于治家,洁于守己,虽中门之外,未尝轻出。”
(2).谓简从出行。《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3).谓轻率出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然其后卒遭 王嗣宗 之辱,可以为轻出者之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南峯 隐居,久负重名。一旦轻出,为圣主所侮,时以为真倡优畜之也。”
[重访草堂]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重访草堂]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宋代,汪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