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楞伽寺】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方山楞伽寺]上方山楞伽寺原文
寺据上方山,楞伽额久颜。
登来极顶表,游趁一朝閒。
谁解三乘义,难参八见还。
太湖万顷碧,祗在俯临间。
[上方山楞伽寺]诗词问答
问:上方山楞伽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方山楞伽寺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方山楞伽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上方山楞伽寺]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
[上方山楞伽寺]参考注释
[上方山楞伽寺]方山
(1).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秦 ﹞鉴观 秣陵 ,厥有王气,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方山 ,疏迤水道。”
(2).指方山冠。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谁教两犬竞呀呀,貂尾方山总一家。恨少 舞阳 屠狗侣,扫除羣吠在 潼 华 。”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参见“ 方山冠 ”。
[上方山楞伽寺]楞伽
亦作“ 楞迦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上方山楞伽寺]登来
犹得来,得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何休 注:“登,读言得。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孔广森 通义:“登来之者,犹言得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公》《穀》则……来曰登来。”
[上方山楞伽寺]极顶
(1).最高界限;顶点。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整顿属员诏》:“但养尊处优是酬功极顶,免再操劳闻问囯事。” 杨朔 《泰山极顶》:“一直爬到 玉皇顶 ,这儿便是 泰山 的极顶。”
(2).非常,极端。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茅盾 《追求》三:“在失去 周女士 之后……从此他坠入极顶的怀疑和悲观。” 胡苏 《新媳妇》:“小风吹着我,我周身感到了极顶的舒畅。”
[上方山楞伽寺]游趁
犹游走。 明 汤显祖 《邯郸记·骄宴》:“走马御街游趁, 鴈塔 标题姓名。”
[上方山楞伽寺]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上方山楞伽寺]三乘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上方山楞伽寺]太湖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上方山楞伽寺]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上方山楞伽寺]俯临
(1).居高临下。 唐 李中 《庐山》诗:“ 靖节 门遥对, 庾公 楼俯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琅邪秦碑》:“ 诸城 琅邪臺 秦 碑,石壁俯临海岸,高数十丈。”
(2).屈尊下临。 宋 王安石 《答交代张廷评启》:“更书始下,已倾自附之诚;赐问俯临,重荷相存之意。”
(3).下至。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帝渥俯临,舆情共庆。”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