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朔日作(是日雨)】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九月朔日作(是日雨)原文
围数过多半,山容入九秋。
减期图返速,临乐戒淹留。
万嶂低云重,千林落雨稠。
毡庐听飒沓,敲句兴偏悠。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诗词问答
问:九月朔日作(是日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九月朔日作(是日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巷八
2. 是日雨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参考注释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多半
(1) 超过一半或超过半数;大半;大部分
戏票多半都发出去了,就这几张了
(2) 大概;很可能
他多半不来了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山容
山的姿容。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宋 陆游 《即事》诗:“云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宽。” 明 袁宏道 《久雪忽晴喜而有作》诗:“柳态美如新櫛髮,山容亲似远归人。”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九秋
(1).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低云
离地面较近的云。它们的平均高度在地表和1980米之间,这些云类主要有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林落
林中,林间。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携壶策杖穿林落,临风对月闲吟课。” 明 李东阳 《送桑民怿训导泰和》诗:“试看孤鹰下林落,壮心还向碧天飞。”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毡庐
亦作“氊庐”。1.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 清 赵翼 《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参见“ 毡帐 ”。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飒沓
(1).纷繁、众多貌。《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贯鳬跃,颯沓鳞萃。” 李周翰 注:“颯沓鳞萃,言多也。”
(2).盘旋貌。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 唐 李白 《上云乐》诗:“淋漓颯沓,进退成行。”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飞沙颯沓迷亭障,组练繽纷皆北向。”
(3).迅疾貌。 汉 应瑒 《西狩赋》:“按轡清途,颯沓风翔。属车轇轕,羽骑腾驤。” 唐 李白 《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 清 钱谦益 《己卯除夕偕孟阳守岁崇德郁振公吴可黄二先辈俱集》诗:“流光颯沓将过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声词。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西曹<望海台>》:“差池远鴈没,颯沓群鳬惊。” 明 袁宗道 《葛医序》:“然每寒暑之夜,闻马蹄颯沓,问之则紫襴客也。” 清 徐士俊 《汪十四传》:“箭声颯沓来。”
[九月朔日作(是日雨)]敲句
推敲诗句。 清 王策 《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