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作者:李寄 朝代:明代
[登山]登山原文
今山天颇凉,南冈策吾杖。
乔木布清荫,飞泉传静响。
东风泛遥绿,草树波泱泱。
细鸟兼飞跃,游戏长松上。
物性无大小,各自遂天壤。
所幸早知机,不受世俗奖。
甘学逃学儿,见人缩其颡。
青云卷宿心,沧海结今想。
心事如江河,夏秋瀰澜长。
譬病语途人,谁知我痛痒。
有诗五百篇,自吟还自赏。
[登山]诗词问答
问:登山的作者是谁?答:李寄
问:登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
[登山]注释
1. 押养韵
[登山]参考注释
[登山]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登山]飞泉
(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
(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乡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上有无尽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飞泉。”
[登山]静响
在寂静中发出的响声。 唐 韩偓 《地炉》诗:“侧听空堂闻静饗,似敲疎磬褭清音。”
[登山]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登山]泱泱
(1) 水势浩瀚的样子
(2) 气魄宏大
(3) 云起的样子
(4) 借作怏怏。不快、不满的样子
龙王帅水族,泱泱而回。——《西游记》
[登山]细鸟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鸟。又称候日虫。《洞冥记》:“ 元封 五年, 勒毕国 贡细鸟,以方尺之玉笼盛数百头,形如大蝇,状似鸚鵡,声闻数里之间,如黄鵠之音也。国人常以此鸟候时,亦名曰候日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 汉武 时, 毕勒国 献细鸟,以方尺玉为笼,数百头状如蝇,声如鸿鵠。”
[登山]飞跃
(1) 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比喻突飞猛进
时代飞跃
(2) 飞腾跳跃
一只鹿在开阔的田野上飞跃前进
[登山]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登山]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登山]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登山]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登山]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登山]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登山]知机
同“ 知几 ”。《素问·离合真邪论》:“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髮,不知机者扣之不发。” 王冰 注:“机者动之微,言贵知其微也。”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少年负胆气,好勇復知机。”《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所以知机的人,必须也和大家一样哭丧着脸,以免于难。”参见“ 知几 ”。
[登山]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登山]逃学
学生无故不上课
从他们的都柏林学校里逃学了
[登山]见人
(1).中人,见证人。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间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见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与我每画个字儿。”
(2).谓与人相见。《红楼梦》第四六回:“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登山]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登山]宿心
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吕向 注:“宿心,谓宿昔本心也。”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兹赏。实欲执青节,从白蜺,陪饮 崑崙 之庭,观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有事则以战胜,无事用诸礼仪,匡四方之宿心,窃有冀乎斯技。”
[登山]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登山]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登山]江河
(1) 长江和黄河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2) 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登山]夏秋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登山]途人
(1).路上行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丧师衰绖》:“吁,圣远言湮,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夜》丙:“何至如低徊 易水 ,凭吊 夷门 ,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
(2).谓成为不相识的人。《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矧令守制三年,仳离千里,不谐伉儷,从此途人。” 清 冯桂芬 《宗 * 》:“国之人大半有四宗,无五宗,渐且涣散,渐且途人。”
[登山]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登山]痛痒
(1) 痛觉和痒觉
手脚麻木不知痛痒
(2) 比喻利害关系
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3) 比喻疾苦
痛痒相关
(4) 比喻紧要的事
不关痛痒
[登山]百篇
(1).《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张铣 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以“百篇”作《尚书》的代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太宗 赋《尚书》曰:‘日昃翫《百篇》,临灯披《五典》。’”
(2).极言诗篇之多。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明代,李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