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代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原文
涵养书生二百春,为渠文物有经纶。
只今领袖贤关地,畴昔锱铢舍法人。
吾道年来多落落,士风从此却彬彬。
不应小折陈蕃角,谩谓朝家弃直臣。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诗词问答
问: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问: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彦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彦约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参考注释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涵养
(1) 修养
很有涵养
(2) 滋润养育
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经纶
(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领袖
(1) 衣领和衣袖
(2) 指能为人表率的人
(3) 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的最高领导人
改革运动的一位领袖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贤关
进入仕途的门径。语本《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颜师古 注:“关,由也。”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史·职官志二》:“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锱铢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奈何取之尽锱铢。——唐· 杜牧《阿房宫赋》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法人
(1) 指根据法律参加民事活动的组织,如公司、社团等
(2) 被法律承认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个人、团体、公司、伙伴以及其他合法实体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士风
(1).士大夫的风度。《南史·江夷传》:“稍歷军校,容表有士风。”
(2).士大夫的风气。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词,冲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西清诗话》云:‘ 元献 初罢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风彫落。’”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使官箴日败,风俗日坏;使君子无以自立,良善无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风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粤稽古昔,其设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实不符,士风日下。”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朝家
(1).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 李贤 注:“朝家犹国家也。” 宋 陆游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2).指皇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 玉津 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直臣
直言谏诤之臣。《汉书·朱云传》:“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 * 之后,仍彰烈士之功;忧危之中,方见直臣之节。” 宋 刘炎 《迩言》:“观 仙都 天柱 ,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所贵乎直臣者,其上,攻君之过;其次,攻宫闈之过;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
宋代,曹彦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