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作者:释清远 朝代:宋代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原文
临流洗浣莫疏慵,入众衣裳垢不中。
上下邻肩薰炙久,身心动念肯消镕。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诗词问答
问: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的作者是谁?答:释清远
问: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清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清远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2. 并叙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参考注释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洗浣
亦作“ 洗澣 ”。洗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淘米,及炊釜中水,为酒之具有所洗浣者,悉用河水佳也。”《朱子语类》卷一○八:“欲整顿一时之弊,如常洗澣不济事,须是善洗者一一拆洗。”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疏慵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入众
谓将私房财产、奴婢作为各房公产。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刘氏 丧亡,抚养孤弱,叔郎 整 ,常欲伤害,侵夺分前奴教子 当伯 ,并已入众;又以 钱婢 姊妹弟 温 ,仍留奴自使。”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兄弟后分奴婢,唯餘婢 緑草 入众。 整 復云 寅 未分财赎 当伯 ,又应属众。”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不中
(1).不符合。《礼记·檀弓下》:“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孙希旦 集解:“不中谓不合法式。”《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易》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薰炙
(1).犹熏陶。《韩诗外传》卷六:“名声足以薰炙之,威强足以一齐之。”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2).比喻以气势凌人。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 亮 独有所甚忧者, 秦丞相 主和,薰炙天地,身享不过十五年,又六年而和败,通止二十一年耳。”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心动
(1) 心脏的跳动
心动加剧
(2) 内心有所触动
(3) 内心惊动,吃惊害怕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十可行十颂(并叙)·洗衣]消镕
消释,融化。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口消鎔龙肝凤髓,眼开除螓首蛾眉。” 明 唐寅 《又与徵仲书》:“ 寅 师 徵仲 ,惟求一隅共坐,以消鎔其渣滓之心耳。”《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任教铁汉也消鎔,这个残生难过活。”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则道德普及之世,即宗教消鎔之世也。”
宋代,洗衣,释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