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原文
春游不觉路逶迤,野外烟霞面面垂。
花气暖蒸晴日雨,柳条低飏晚风丝。
开尊地僻柴门静,把臂谈深竹影移。
最是弟兄怜臭味,况逢侠少得新知。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诗词问答
问:《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参考注释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春游
(1)
(2) 春天到郊外游玩
(3) 指帝王春天出巡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觉路
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禅宗永嘉集>序》:“慧门广闢,理絶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跡晦名言之表。”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寳筏渡迷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子瞻 ,你只会啟他人觉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野外
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学家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面面
每一方面;每个地方。 宋 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琉璃球》:“迭晕重重见,分光面面呈。”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花气
花的香气。 唐 贾至 《对酒曲》之一:“曲水浮花气,流风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圃畦花气合,田径烧痕斑。” 清 唐孙华 《同年王拙园太史招陪同里诸公饮大定庵花下》诗:“四面屋围花气聚,一庭阴合酒樽凉。”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晴日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柳条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柳条包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风丝
很小的风
天气热得很,连一点风丝儿也没有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开尊
见“ 开樽 ”。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亲密。 汉 袁康 《越绝书·记吴王占梦》:“伏地而书,既成篇,即相与把臂而决。” 唐 钱起 《过沉氏山居》诗:“贫交喜相见,把臂欢不足。”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画眉不尽,且去接殷勤,把臂论心到夕曛。”
(2).谓亲切会晤。 清 方文 《张武进环生》诗:“君闻我在兹,汲汲愿把臂。”
(3).谓按脉。 唐 陆龟蒙 《自怜赋》序:“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尝不解衣輟食而后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哭鞋》:“今早起来没寻处,使我无把臂。”《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孩儿无事,不消説起。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深竹
茂密的竹林。 唐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閒园偶辟疆。”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侠少
任侠的少年。 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五:“黄金弹侠少,朱轮盛彻侯。” 清 吴伟业 《侠少》诗:“寳刀千直气凌云,侠少新参龙武军。”
[同俞子旦及其季弟子奭过驼山访戴伍二子山馆]新知
新结交的好友
明代,李孙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