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游淮云寺】_牟融 | 唐代

【游淮云寺】作者:牟融 朝代:唐代

[游淮云寺]游淮云寺原文

白云深锁沃州山,冠盖登临众仰攀。
松径风清闻鹤唳,昙花香暝见僧还。
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
兴尽凡缘因未晚,裴回依旧到人间。

[游淮云寺]诗词问答

问:游淮云寺的作者是谁?答:牟融
问:游淮云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游淮云寺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牟融的名句有哪些?答:牟融

[游淮云寺]牟融游淮云寺 书法图

【游淮云寺】_牟融 | 唐代
游淮云寺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67-41

[游淮云寺]参考注释

[游淮云寺]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游淮云寺]沃州

见“ 沃洲 ”。

[游淮云寺]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游淮云寺]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游淮云寺]仰攀

(1).向上抓住或攀着。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2).犹言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是母子孤寒如故,未敢仰攀。”《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妻者齐也,故曰配偶。今 郑 小 齐 大,大小不伦,孩儿不敢仰攀。” 钱锺书 《围城》八:“可是他也一步步高上去,自己要仰攀他,不比从前那样分庭抗礼了。”

[游淮云寺]松径

松间小路。 南朝 梁 刘孝先 《和亡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唐 元结 《登白云亭》诗:“出门见 南山 ,喜逐松径行。” 宋 苏辙 《游锺山》诗:“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游淮云寺]清闻

犹清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万里 ﹞年未七十,退休 南溪 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聪明强健,享清闻之福十有六年。”

[游淮云寺]鹤唳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游淮云寺]昙花

优昙钵花的简称。一种常绿灌木,主枝圆筒形,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无叶片,花大,白色,生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时间很短,供观赏,原产 美洲 。《 * 词话》第五五回:“又有那琼花、曇花、佛桑花,四时不谢开的,闪闪烁烁,应接不暇。”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早知不是我家儿,何事曇花现暂时。” 李大钊 《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全是昙花幻梦。”参见“ 优曇鉢 ”。

[游淮云寺]玄机

(1) 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2) 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游淮云寺]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游淮云寺]应难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游淮云寺]尘事

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

尘事纷繁

[游淮云寺]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游淮云寺]不关

不牵涉;不涉及。《韩非子·内储说上》:“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晋 陆云 《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鶯也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茅盾 《子夜》十三:“明儿 三先生 生气,可不关我的事。”

[游淮云寺]缘因

原因

缘因何在?

[游淮云寺]裴回

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游淮云寺]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游淮云寺]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

【游淮云寺】_牟融 | 唐代
  • 【相和歌辞·班婕妤】_严识玄 | 唐代
  • 【相和歌辞·班婕妤】_严识玄 | 唐代 >> 【相和歌辞·班婕妤】_严识玄 | 唐代...

    【游淮云寺】_牟融 | 唐代
  • 【天台瀑布】_曹松 | 唐代
  • 【天台瀑布】_曹松 | 唐代 >> 【天台瀑布】_曹松 | 唐代...

    【游淮云寺】_牟融 | 唐代
  • 【春游】_李商隐 | 唐代
  • 【春游】_李商隐 | 唐代 >> 【春游】_李商隐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