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作者:唐仲友 朝代:宋代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原文
书斋一明窗,平湖在轩闼。
良朋求我名,题榜子听说。
心静见天地,水静烛毫发。
槁木兼死灰,智动此机栝。
微风不扬波,方雨皦明月。
一举在云霄,期汝茲奋发。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诗词问答
问: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的作者是谁?答:唐仲友
问: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唐仲友的名句有哪些?答:唐仲友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参考注释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书斋
书房
编辑的书斋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轩闼
(1).宫门。借指宫廷。《陈书·后主纪》:“对轩闥而哽心,顾扆筵而慓气。” 宋 苏辙 《免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及夫进贰 文昌 ,日侍轩闥。随众出入,得失何补於万几。”
(2).泛指高门大户。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五:“有木香苒苒,山头生一蕟;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闥。”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良朋
好友。《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 沉 宋 裁辞矜变律, 王 杨 落笔得良朋。”《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续范亭 《登高望林老叶参谋长不至》诗:“闻道 延安 多集会,良朋不至秋风来。”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榜子
(1).即奏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奏事非表状谓之榜子》:“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亦曰録子,今谓之札子。”《宋史·职官志二》:“翰林学士院……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院用諮报,不名。”
(2).名帖,名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万福!且息怒,奴家不具榜子参贺。”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 绍兴 初,百官相见,用榜子,直书衔及姓名,今手本式是也。”
(3).告示,启事。《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当时人骨肉相散失,沿路皆帖榜子。”
(4).样子,榜样。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因此上 维摩居士 化作 王维 , 儒童菩萨 化作 裴迪 ,故意遇而不遇,傲睨一世,凌轢千古,与世人做个榜子。”
舟人,船夫。 宋 梅尧臣 《望芒砀山》诗:“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廻头问榜子,前巘是 芒碭 。” 清 周亮工 《将发剑津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一:“江风吹药灶,榜子促医人。”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听说
听人所说
听说他到海口去了
听说她现已结婚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心静
心境平和宁静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毫发
毛发,比喻些许(多用于否定式)
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毫发不爽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槁木
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心如槁木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五代蜀· 贯休《山居诗》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死灰
(1)
(2) 完全熄灭的火灰,因其颜色为灰白色,用以形容类似的颜色
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懒,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机栝
见“ 机括 ”。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扬波
(1).掀起波浪。《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游兮九河,衝风至兮水扬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狄水 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
(2).比喻动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洪飇扇海,二溟扬波。” 李善 注:“扬波,喻乱也。”
(3).喻情绪波动。 唐 韩愈 《高君画赞》:“ 温子 温闲,骨气委和,迹不举物,心不扬波。”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一举
一次行动
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题刘能之书室日静斋]奋发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奋发有为的青年
唐仲友,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