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作者:林旦 朝代:宋代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原文
十亩红桃径,穿花过水西。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
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诗词问答
问:《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的作者是谁?答:林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林旦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旦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参考注释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红桃
(1).红色桃花。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 唐 薛能 《重游通波亭》诗:“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
(2).指桃红色。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3).人名。传说为 唐玄宗 妃 杨玉环 的侍者。《说郛》卷十九引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及 安史 之乱,世颇思 宪 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夜与妃侍者 红桃 歌妃所製《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流传者益加。”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水西
(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题泾县水西寺》诗:“ 长安 若问 江 南事,説道风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叶如萱艸,花黄,夏开。”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清泉
清冽的泉水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不断
(1)
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行客
(1).行旅;客居。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举孝廉,稍迁,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
(2).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行客,犹行路过客。”《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齎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 巴 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行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乡中亲友们。”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锦披
(1)
(2) 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
(3) 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晴霞
明霞。 隋炀帝 《早渡淮》诗:“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唐 元稹 《红芍药》诗:“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织女机边云锦烂, 天台 赋里晴霞赤。”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碧溪
亦作“ 碧谿 ”。绿色的溪流。 唐 杜甫 《园》诗:“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唐 汤洙 《登云梯》诗:“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 前蜀 韦庄 《鄠杜旧居》诗之二:“一径寻村渡碧谿,稻花香宅水千畦。”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四:“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 螺亭 。”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桃源径]会自
犹应当。 唐 宋之问 《题梧州司马山斋》诗:“流芳虽可翫,会自立 长沙 。”
宋代,林旦,桃源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