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十报恩 勉门人】_马钰 | 元代

【十报恩 勉门人】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十报恩-勉门人]十报恩 勉门人原文

道人活计不相侵。
各自衣餐各自寻。
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
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
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十报恩-勉门人]诗词问答

问:十报恩 勉门人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十报恩 勉门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十报恩 勉门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

[十报恩-勉门人]马钰十报恩 勉门人 书法图

【十报恩 勉门人】_马钰 | 元代
十报恩 勉门人书法作品

[十报恩-勉门人]参考注释

[十报恩-勉门人]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十报恩-勉门人]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十报恩-勉门人]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十报恩-勉门人]自寻

自己找

使得孩子们可以自寻快乐

[十报恩-勉门人]闲言

亦作“间言”。亦作“闲言”。1.非议;异议。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孝敬淳深,率由斯至,尽欢朝夕,人无閒言。” 宋 司马光 《故处士赠尚书都官郎中司马君行状》:“夫人为人,慈柔勤俭,中外宗族,咸慕仰之,始终一无间言。” 清 刘大櫆 《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有兄一人,弟一人。事兄如父,与其弟处,终身无閒言。” 廖仲恺 《致 * 函电十通》之五:“独立自决,弟无间言。”

(2).私下谈话。《史记·孝文本纪》:“ 代王 驰至 渭桥 ,羣臣拜謁称臣。 代王 下车拜。 太尉 勃 进曰:‘愿请閒言。’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南史·恩倖传·吕文显》:“自此以后,权寄弥隆,典籤递互还都,一岁数反,时主輒与閒言,访以方事。”

(3).离间的活。《魏书·献文六王传论》:“ 北海 义昧鶺鴒,奢淫自丧,虽祸由间言,亦自貽伊戚。”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宣和遗事》前集:“若黜贬 京 等於外,则间言不入於慈闈,圣虑可忘於忧患,实宗庙社稷之福也。”

亦作“间言”。亦作“闲言”。1.无关紧要的话。 清 曾国藩 《五箴·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閒言送日,亦搅女神。”

(2).不满意的话。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而 庞兴国 虽未曾有过闲言,依然和见头一面似的那样和蔼可亲,那样恭维逢迎,可是神态之间,似乎倒保有一点距离。” 赵树理 《十里店》第六场:“穷小子听了他的劝,在我们背后起闲言。”

[十报恩-勉门人]斗气

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

[十报恩-勉门人]俗事

世俗的事务

俗事缠身

[十报恩-勉门人]萦心

牵挂心间。 唐 段成式 《闲中好》词:“闲中好,尘务不縈心。”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天台 王古直 有《述怀》诗‘穷将入骨诗还拙,事不縈心梦亦清’之句, 李西涯 称赏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将军好生不忍,把好言安慰他,叫他休把閒事縈心,且自将息。” 夏承焘 《<天风阁学词日记>前言》:“迨抗战爆发,时局动盪。陆沉之惧,旦夕縈心!”

[十报恩-勉门人]索隐

(1).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孔颖达 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 唐 萧祜 《游石堂观》诗:“ 沉生 为政哀惸嫠,又能索隐探灵奇。”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索隐而神道可极,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隐。”

(2).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为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整理 中国 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

[十报恩-勉门人]养金

养治肺病。中医五行学说以肺归属于金,故称。 宋 赵师秀 《京华病后》诗:“早知諫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十报恩-勉门人]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十报恩-勉门人]色身

佛教语。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十报恩-勉门人]法体

敬称僧人之身。 宋 苏轼 《答南华明老》之二:“专使惠手书,具闻别后法体安稳为慰。”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我亦作一偈送汝曰:‘ 江 南竹,巧匠作为笼。留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

,

【十报恩 勉门人】_马钰 | 元代
  • 【天净沙·秋】_白朴 | 元代
  • 【天净沙·秋】_白朴 | 元代 >> 【天净沙·秋】_白朴 | 元代...

    【十报恩 勉门人】_马钰 | 元代
  • 【送王生省兄回闽】_刘绍 | 元代
  • 【送王生省兄回闽】_刘绍 | 元代 >> 【送王生省兄回闽】_刘绍 | 元代...

    【十报恩 勉门人】_马钰 | 元代
  • 【赠淮安屯府从事】_吴当 | 元代
  • 【赠淮安屯府从事】_吴当 | 元代 >> 【赠淮安屯府从事】_吴当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