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作者:王佐(汝学) 朝代:明代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原文
天际黎山一发青,思君南望暮云停。
别来秋月芦花渚,吟遍春风杜若汀。
论语半篇虚旧业,阴符三卷是新经。
十缸燕酒今存否,安得悲欢醉里听。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诗词问答
问:《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汝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佐(汝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学)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青韵
2. 仲和名虎,东莞人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参考注释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黎山
见“ 黎母山 ”。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一发
一根头发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芦花
芦苇的白色花毛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杜若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论语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旧业
(1) 旧日从事的事业或行业;前人的事业
放弃旧业
(2) 以前的财产
旧业无存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阴符
(1).古兵书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2).泛指兵书。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从容询旧学,惨淡閟《阴符》。” 明 张以宁 《过辛稼轩神道》诗:“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牀头真诀幸犹在,肘后《阴符》復何有。”
[寄陈仲和通府(仲和名虎,东莞人)]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明代,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