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_苏辙 | 宋代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原文

老年从事忝南京,海内交游尚记名。
怯见广场心力破,厌看细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旧曲惟知有六茎。
空忆倚楼秋雨霁,与君看遍洛阳城。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诗词问答

问:《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参考注释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老年

(1) 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

(2) 生命的晚年

五十三岁,步入老年了

(3) 表示人们接近晚年的时期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南京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内交

结交。《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自时厥后, 宅之 声誉日起,大夫士唯恐内交之晚。”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曩昔者 悌堂 在京师, 嘉兴 沉侍郎 鼎甫 以余名语 悌堂 ,属其来内交,故 悌堂 以其诗令余为序。”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记名

写上姓名,表明权利或责任的所在

记名支票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广场

(1) 面积很大的场地。又指大建筑前的宽阔空地

天安门广场

(2) 指人多的场合

求之广场,未易多得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心力

(1)

(2) 思维能力,才智

费尽心力

(3) 心思和能力

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书·大禹谟》

尽心力以事其君。——《左传·昭公十九年》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细字

小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庾肩吾 常服槐实,年七十餘,目看细字,鬚髮犹黑。” 唐 韩愈 《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领巾上蝇头细字。” 清 唐孙华 《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细字巾箱残卷在,传家经训是菑畬。”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眼花

看东西模糊不清

头昏眼花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新科

(1).新立的科条。《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齐一大化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

(2).新设的科目。《宋史·选举志一》:“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桉,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

(3).谓本年科举中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进士给假》:“近来新科进士选期未及者,多以给假省亲省墓为辞,得暂归里。”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未暇

谓没有时间顾及。 汉 张衡 《东京赋》:“因 秦 宫室,据其府库,作 洛 之制,我则未暇。” 汉 刘桢 《杂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镜机子 曰:﹞‘此肴饌之妙也,子能从我而食之乎?’ 玄微子 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闲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如右所言,大抵关於种类,而於情伪得失,未暇论也。”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旧曲

(1).古曲,对“新曲”而言。《晋书·乐志下》:“按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弘旧曲…… 朱生 善琵琶,尤发新声。”弘, 清 李慈铭 《<晋书>札记》:“当作引。” 南朝 陈 徐陵 《折杨柳》诗:“ 江陵 有旧曲, 洛 下作新声。”

(2).指歌妓聚居之所。 宋 姜夔 《琵琶仙》词:“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 桃根 桃叶 。”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六茎

古乐名。传为 颛顼 所作。《汉书·礼乐志》:“昔 黄帝 作《咸池》, 顓頊 作《六茎》, 帝嚳 作《五英》。” 汉 班固 《 * 通·礼乐》、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汉 蔡邕 《独断上》皆谓 颛顼 之乐曰《六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则称 帝喾 高辛氏 作《六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药,而 墨翟 有非之之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郢 人美《下里》之淫鼃,而薄《六茎》之和音。” 南朝 梁 沉约 《修定乐书疏》:“定大 梁 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倚楼

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 唐 杜甫 《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 * 倚楼。” 宋 黄庭坚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词:“诸将説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秋雨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秋雨》、文学印象秋雨、散文《秋雨》以及文人名字余秋雨。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阳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

  • 【任嚣城】_方信孺 | 宋代
  • 【任嚣城】_方信孺 | 宋代 >> 【任嚣城】_方信孺 | 宋代...

  • 【青玉峡】_洪咨夔 | 宋代
  • 【青玉峡】_洪咨夔 | 宋代 >> 【青玉峡】_洪咨夔 | 宋代...

  • 【阅史六首】_陈造 | 宋代
  • 【阅史六首】_陈造 | 宋代 >> 【阅史六首】_陈造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