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作者:陆佃 朝代:宋代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原文
黄尘初出国门东,杨柳青青画隼红。
占得度关云色异,想知登望月明同。
曾传嚼蜡风情外,更悟烹鲜政事中。
闻说太平迎候远,安排骑竹有儿童。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诗词问答
问: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的作者是谁?答:陆佃
问: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陆佃的名句有哪些?答:陆佃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参考注释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黄尘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出国
到外国去
出国作一次短期的访问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杨柳青
(1).镇名。在 天津市 西南。以所出丰富多采的民间木版年画而著名,因又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称。 清 黄景仁 《舟过杨柳青感旧》诗:“此地尚餘‘杨柳青’,昔年献赋记曾经。”
(2).民间曲调名。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调衬字可适当增减。第一、二、五句通常为七字,第三句必须唱“杨,杨柳青”,第四句必须唱“哎哎哟”。 元 张昱 《戊戌题》诗:“海中又见 蓬莱 浅,门外空传《杨柳青》。”《清明》1982年第4期:“姑娘们常常用银玲般的嗓子,唱起《杨柳青》小调。”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得度
(1).合乎法度。《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远於计。”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槃境界。《无量寿经》卷下:“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自是登坛莅事三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餘人。”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太平经》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寿。”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登望
登高远望。《汉书·陈汤传》:“ 汤 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汉 班固 《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庵手抄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言过 富春 渚,登望 文山 哭。”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嚼蜡
比喻无味。《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 王安石 《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仲默 才最秀,亦以见处不深,用於摹拟,入目灿然,吟咏即如嚼蜡。” 郁达夫 《沉沦》:“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真同嚼蜡一般,毫无半点生趣。”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风情
(1) 风采
风情高雅
(2) 意趣
(3) 男女恋爱的情怀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
(4) 风雅的情愫
(5) 关于风力、风向的情况
(6) 风土人情
欧陆风情
港澳风情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烹鲜
(1).语本《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烹鲜之戒,不欲其烦。” 唐 李颀 《赠别穆元林》诗:“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陪福帅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词:“调鼎他年事,妙手着烹鲜。”参见“ 烹小鲜 ”。
(2).烹鱼。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嘉客。”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闻说
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迎候
谓先期出迎,等候到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待人不得,又来迎候。” 唐 韩愈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诗:“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 蔡州 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按部过 淄川 ,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骑竹
(1).《后汉书·郭伋传》:“ 伋 前在 并州 ,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因以“骑竹”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唐 刘禹锡 《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宋 危西麓 《风流子·郭县尹美任》词:“看父老裊花,苦遮去辙,儿童骑竹,争问归期。” 元 赵孟頫 《送柳汤左怀孟总管》诗:“老子分符称太守,诸儿骑竹候前茅。”亦作“ 骑青竹 ”。 唐 杜甫 《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诗:“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 费长房 从仙人 壶公 入深山学道,后“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后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宋 赵彦瑞 《念奴娇·中秋》词:“归来一笑, 葛陂 还访骑竹。”
(3).见“ 骑竹马 ”。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宋代,陆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