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莲池书院】_乾隆 | 清代

【莲池书院】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原文

书院建省城,搆筑亦已久。

所重在育材,畿辅实善首。

曰就临漪亭,古迹试徵取。

或城内城外,亦难辨信否。

保阳屡经过,无不临以偶。

棫朴心所殷,伴奂意岂苟。

[莲池书院]诗词问答

问:莲池书院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莲池书院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莲池书院]注释

1. 押有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二

2. 畿辅通志称临漪亭在莲池上自应在城内矣今称行馆搆于亭畔而行馆实在城外纪载难凭往往如是

[莲池书院]参考注释

[莲池书院]书院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莲池书院]省城

省政府所在地,省会

去省城办事

[莲池书院]搆筑

兴建,建造。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镇作县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筑廨宇,略已见功,恐难中輟。”

[莲池书院]育材

见“ 育才 ”。

[莲池书院]畿辅

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莲池书院]古迹

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

名胜古迹

[莲池书院]徵取

征收索取;征求取得。《南史·陈纪下·后主》:“税江税市,徵取百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 ,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徵取全省碑刻搨本。”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谋害法不得行,改取废立法,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密电南省各总督抚,征取同意。”

[莲池书院]城内

在古代为应对战争建起的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的防御建筑,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现在一般指城市内的市区。

[莲池书院]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莲池书院]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莲池书院]棫朴

1.白桵和枹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棫,白桵也。朴,枹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玉帛载升,棫朴斯燎。”一说即白蕤。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今 关中 有白蕤,棫朴也,芃芃丛生,民多採作薪。”

2.《诗·大雅》中的篇名。该篇诗序称是咏“ 文王 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诗·大雅·棫朴》:“芃芃域朴,薪之槱之。” 毛 传:“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梁书·裴子野传》:“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迈乎 有嬀 ,棫朴越于 姬氏 。” 严复 《救亡决论》:“棫朴丛生,人文盛极。”

[莲池书院]心所

佛教语。心所有法的简称。亦名相应行法、心数。谓此类法皆依心王而起,与心王相应。如:触、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种。 章炳麟 《驳神我 * 说》:“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与禽兽所同也。”

[莲池书院]伴奂

闲逸自在貌。

,

  • 【沧浪屿】_乾隆 | 清代
  • 【沧浪屿】_乾隆 | 清代 >> 【沧浪屿】_乾隆 | 清代...

  • 【方池】_乾隆 | 清代
  • 【方池】_乾隆 | 清代 >> 【方池】_乾隆 | 清代...

  • 【元旦试笔·其一】_乾隆 | 清代
  • 【元旦试笔·其一】_乾隆 | 清代 >> 【元旦试笔·其一】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