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_庾信 | 南北朝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朝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原文

三光以记物成形。
四时以裁成正位。
雷风大山岳之响。
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
文教则二仪经纬。
有道则咸浴其德。
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
明月横汉满而亏。
能亏能缺既无为。
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
立道德以为城池。
周监乎二代所损益。
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
神农之躬耕稼。
汤则救旱而忧勤。
禹则正冠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
君子之甿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
未始追踪于五霸。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诗词问答

问: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的作者是谁?答:庾信
问: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四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庾信的名句有哪些?答:庾信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参考注释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三光

古时指日、月、星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成形

(1) 形成

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

(2)

(3) 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

使玻璃成形

(4) 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

大便成形

(5) 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

成形外科

骨成形术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裁成

(1).裁剪制成。《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张铣 注:“裁制成理,德被八方。”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且 叔师 研寻章句,儒生之腐者也; 嗣宗 沉湎麴蘖,酒徒之狂者也,斯岂能错综时事,裁成国典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万事万物万理万化都是它所裁成的,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通济天下’(《繫辞上·传》)的全能全智。”

(2).编制而成。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阴留后元君墓志铭》:“先府君丛集羣言,裁成百叶书抄。”

(3).犹栽培。谓教育而成就之。 清 汪弘隆 《寄谢同门曹翼宸》诗:“岂信质分薄,裁成寡良师。”《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老爷 ﹞一面擦着眼泪,向太太説道:‘我这位恩师再生之意,我不知受了他老人家多少裁成。’”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正位

(1) 属于或关于组织移植于自然位置——亦称[原位]

(2) 解剖学在通常的位置的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雷风

亦作“靁风”。1.雷和风。《易·说卦》:“雷风相薄。”《汉书·郊祀志下》:“水火不相逮,靁风不相誖。” 唐 韩愈 《贞女峡》诗:“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鬭鱼龙逃。” 宋 陆游 《醉书秦望山石壁》诗:“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2).比喻巨大的声威。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建屯益兵,宣扬雷风,冀以折衝万里,震怖 匈奴 。”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大山

泰山。《墨子·非攻中》:“北而攻 齐 ,舍於 汶上 ,战於 艾陵 ,大败 齐 人,而葆之 大山 。”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云:“ 大山 即 泰山 。”《庄子·盗跖》:“ 盗跖 乃方休卒徒 大山 之阳。”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武功

(1) 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文教

(1) 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业

(2) ;指礼乐法度

(3) 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二仪

(1).指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陈 沉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经纬

(1) 经线和纬线

(2) 比喻线索、条理、秩序等

经纬万端

(3) 规划治理

经纬其民

(4) 古代指经书和纬书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好生

(1) 多么

这个人好生奇怪

(2) 很,极

好生面熟

(3) 〈方〉∶好好儿地,小心地

好生拿着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横汉

(1).横于银河中。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天津横汉以摛光,奚仲临津而汎影。” 北周 庾信 《徵调曲》之四:“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

(2).指银河。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北阁连横汉,南宫应凿龙。”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则不

不但,不止。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信义

信用和道义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苑囿

畜养禽兽的圈地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城池

城为城墙,池为护城河。泛指城邑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二代

(1) 仲的

二代盐

二代磷酸盐

(2) 含有两个一价金属原子或其相当物的

(3)

(4) 在一个时令内产生两代的——尤其用于家蚕

(5) 一年有两个世代的,一个无休眠的夏季世代和一个有休眠的冬季世代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损益

(1) 指赔钱和赚钱

损益相抵

(2) 增加和减少,指得失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可知

见“ 可知道 ”。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庖牺

见“ 庖牺氏 ”。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亲临

亲赴;亲身到达

亲临指导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佃渔

(1).猎兽和捕鱼。佃,通“ 畋 ”。《易·繫辞下》:“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2).指涉猎。《隋书·文学传·潘徽》:“加以佃渔六学,纲罗百氏。”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神农

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耕稼

泛指种庄稼。《孟子·公孙丑上》:“﹝ 舜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宋 曾巩 《请择将益兵札子》:“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忧勤

亦作“ 忧懃 ”。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 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无暇

没有空闲

无暇日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将欲

将要;打算。《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墨子·非攻下》:“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李白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比德

(1).指结党营私的行为。《书·洪范》:“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孔 传:“民有安中之善,则无淫过朋党之恶、比周之德。” 蔡沉 集传:“比德,私相比附也。”

(2).同心同德。《国语·晋语八》:“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楚辞·大招》:“比德好间,习以都只。” 王夫之 通释:“比德,同心。”

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礼记·玉藻》:“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商君列传》:“故吾以彊国之术説君,君大説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 殷 周 矣。”《后汉书·杨震传》:“拟踪往古,比德哲王。”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比德亮无瑕,抱节诚可久。”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三皇

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农或者 * 、地皇、人皇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追踪

追索踪迹

追踪扫描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五霸

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

  •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_吴均 | 南北朝
  •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_吴均 | 南北朝 >>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_吴均 | 南北朝...

  • 【周大祫歌 登歌】_庾信 | 南北朝
  • 【周大祫歌 登歌】_庾信 | 南北朝 >> 【周大祫歌 登歌】_庾信 | 南北朝...

  • 【周祀圜丘歌 皇夏】_庾信 | 南北朝
  • 【周祀圜丘歌 皇夏】_庾信 | 南北朝 >> 【周祀圜丘歌 皇夏】_庾信 |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