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玉蟠螭谷璧】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汉玉蟠螭谷璧]汉玉蟠螭谷璧原文
汉代风犹见,春官典可论。
中规成肉好,杂器胜瑶琨。
似有真人气,曾无刚刻痕。
每因兆多谷,珍重未忘言。
[汉玉蟠螭谷璧]诗词问答
问:汉玉蟠螭谷璧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汉玉蟠螭谷璧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汉玉蟠螭谷璧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汉玉蟠螭谷璧]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五
[汉玉蟠螭谷璧]参考注释
[汉玉蟠螭谷璧]官典
(1).指低级官吏。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今计此用钱已多,其餘官典及巡察手力所由等粮课,仍不在此数。通计所给,每岁不下十万贯。”
(2).朝廷的典制。《元史·礼乐志一》:“﹝ 世祖 至元 七年﹞冬十有一月戊寅, 秉忠 等奏请建官典朝仪,帝命与尚书省论定以闻。”
[汉玉蟠螭谷璧]中规
(1).同圆规相符。《荀子·劝学》:“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2).引申为合乎准则、要求。《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鏘鸣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汉玉蟠螭谷璧]肉好
(1).比喻乐音洪润悦耳。《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史记·乐书》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陈澔 集说:“此言肉好,则以璧喻乐音之圆莹通滑耳。” 清 钱谦益 《<徐季重诗稿>序》:“何谓 夏 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是也。” 康有为 《<味梨集>序》:“爰暨晚 唐 ,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节泠泠,俯仰进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2).古代圆形玉器和钱币等的边和孔。肉,边;好,中间的孔。《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汉书·食货志下》:“﹝ 周景王 ﹞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蠹蚀,肉好鉤婉全。”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日久法弛,贪利之徒,私自鼓铸,或铅铁伪为,甚至轻薄不成肉好、周郭、文字之制。”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 项墨池 家白玉觥,是 汉 代物。其形如斝,三足有盖。足盖上并刻鬼面,旁有环,肉好停匀。” 潜鱼 《“国宝”逸闻》:“万紫千红的我国古泉苑中,‘国宝金匮直万’堪称名驰中外的奇葩。 清 代 李佐贤 《古泉汇》最先著录一枚残品,近似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篆书直读‘国宝金匮’。”
[汉玉蟠螭谷璧]杂器
(1).指日用器具。《魏书·高祖纪下》:“其御府衣服、金银、珠玉、綾罗、锦绣,太官杂器,太僕乘具,内库弓矢,出其太半。”《新唐书·百官志三》:“﹝中校署﹞掌供舟车、兵械、杂器。”
(2).指为日用器物写的铭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至如 敬通 杂器,準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汉玉蟠螭谷璧]瑶琨
(1).语出《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孔 传:“瑶、琨皆美玉。”后用以泛指美玉美石。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入山海,採珠璣,求瑶琨。” 宋 苏轼 《李氏山园潜珍阁赋》:“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明 高启 《泉南两义士歌》:“踰年还家喜得寳,木难火齐并瑶琨。”
(2).传说中的古地名。出产美酒。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之以酿酒,则味如醇酎。”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帝坐良久,设甜水之冰,以备沐濯,酌 瑶琨 碧酒,炮青豹之脯。”
[汉玉蟠螭谷璧]人气
(1).指人的意气、气质、感情等。《庄子·人间世》:“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曹础基 注:“人气,他人的感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西游记》第四一回:“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 老孙 丢下。” 鲁迅 《华盖集续编·空谈》:“这样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豫想不到的。”
(2).人体的气味或人的气息。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駢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人气所緼,横行为风,上泄为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屋里灯火,在人气和黄烟的烟雾里,忽明忽暗。”
(3).人的心气、情绪。 茅盾 《子夜》二:“谣言太多,市场人气看低,估量来还要跌哪!”
[汉玉蟠螭谷璧]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汉玉蟠螭谷璧]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