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金笺与兴宗】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送冷金笺与兴宗]送冷金笺与兴宗原文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黄金。
寒谿漱其间,演漾清且深。
工人剪稚麻,捣之白石砧。
就豀沤为纸,莹若裁璆琳。
风日常清和,小无尘滓侵。
时逐买舟来,万里巴江浔。
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
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
夫君乃冠冕,辞气高千寻。
十载为举首,於今犹陆深。
嗟我蓄此纸,才藻不足任。
愿以写君诗,益为人所钦。
缟带岂多物,足明同好心。
黄钟声如雷,岂病无知音。
请以此为质,他年神所临。
华轩策驷马,慎勿忘遗簪。
[送冷金笺与兴宗]诗词问答
问:送冷金笺与兴宗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送冷金笺与兴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
[送冷金笺与兴宗]参考注释
[送冷金笺与兴宗]蜀山
蜀 地山岳的泛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 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 蜀 山千丈雪, 秦 岭万重云。”
[送冷金笺与兴宗]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送冷金笺与兴宗]蜀土
旧称今之 四川 地方。《晋书·裴秀传》:“ 蜀 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图记,罔有或差。”《宋书·刘粹传》:“远方商人多至 蜀 土资货,或有直数百万者。”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疆外之险,莫过 蜀 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帅例不许将家行。 蜀 土轻剽易为乱,中朝士大夫尤以险远不测为惮。”
[送冷金笺与兴宗]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送冷金笺与兴宗]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送冷金笺与兴宗]演漾
(1).水波荡漾。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五:“汎汎乘轻舟,演漾靡所望。”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泉渠演漾。”
(2).飘摇貌。 唐 张籍 《登楼寄胡家兄弟》诗:“独上西楼尽日閒,林烟演漾鸟蛮蛮。” 宋 欧阳修 《龙溪》诗:“潺潺出乱峰,演漾緑萝风。”
[送冷金笺与兴宗]工人
古称[匠人]。今称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
钢铁工人
[送冷金笺与兴宗]石砧
捣衣石。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妃有石砧一枚,又擣衣砧杵十枚。”
[送冷金笺与兴宗]璆琳
(1).泛指美玉。《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 崐崙虚 之璆琳、琅玕焉。” 郭璞 注:“璆琳,美玉名。”《魏书·西域传·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务蚕田,多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朱鬣、明珠、夜光璧。”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蠙珠璆琳贡银鏤,铅松篠簜浮青柯。”
(2).喻贤才。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吾宗秉全璞, 楚 得璆琳最。”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为赋奕碁句,璆琳吐胷胁。”
[送冷金笺与兴宗]日常
平时的,经常的
日常生活
日常工作
[送冷金笺与兴宗]清和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送冷金笺与兴宗]尘滓
(1) 细小的尘灰渣滓
她又不杂一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朱自清《绿》
(2) 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
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颜氏家训·勉学》
[送冷金笺与兴宗]买舟
雇船。 唐 元稹 《竞舟》诗:“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尧举》:“京师人 刘观 为 秀州 许市 巡检,其子 尧举 买舟趋郡,就流寓试。” 清 沉起凤 《谐铎·生吊》:“某亦草草束装,星夜买舟回 白下 。”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这当儿,电光一样在心头闪现的,就是买舟回乡的念头。”
[送冷金笺与兴宗]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送冷金笺与兴宗]江浔
江边。《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驰要褭,建翠盖。”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冽欑笳兮极浦,弭兰鷁兮 江 潯。” 宋 曾巩 《游 * 山》诗:“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靄縈江潯。” 清 朱彝尊 《高阳台》词:“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潯。”
[送冷金笺与兴宗]王城
(1).都城。《后汉书·赵温传》:“公前託为 董公 报讎,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説也。” 唐 戴叔伦 《送少微山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宋 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一:“仙人杰阁俯王城,西山见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刘子 、 单子 以 王猛 入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在今 洛阳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时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阴飴甥 会 秦伯 ,盟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当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送冷金笺与兴宗]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送冷金笺与兴宗]如林
形容多。《诗·小雅·大明》:“ 殷商 之旅,其会如林。” 毛 传:“如林,言众而不为用也。”《后汉书·郅恽传》:“故能获天地之应,剋 商 如林之旅。”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异人辐凑,猛士如林。”
[送冷金笺与兴宗]雄文
有才气、魄力的文章
[送冷金笺与兴宗]箱箧
指大小箱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丞相( 王导 )还臺,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 曹夫人 併当箱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 李成 ﹞每往,醉必累日,不特纸素挥洒,盈满箱篋,即舖门两壁,亦为淋漓泼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由是两情甚谐。而金帛常盈箱篋,亦不知所自来。” 裴文中 《戎马声中》一:“有的客人提着竹囊,有的拖着箱箧。”
[送冷金笺与兴宗]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送冷金笺与兴宗]冠冕
(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送冷金笺与兴宗]辞气
(1).语气;口气。《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出辞气能顺而説之,则无恶戾之言入於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曹子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 唐 韩愈 《论荐侯喜状》:“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司马武子忠节》:“ 靖康 间奉使 金国 ,辞气激烈,谋略深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 石 方就枕,闻叩扉甚急;起视,则 长亭 掩入,辞气仓皇,言:‘吾家欲以 * 相仇,可急遁!’”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
(2).文章的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秦皇 铭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及歷举所善十数人皆公辅器, 昌言 内为之助,人多识其辞气,皆 旦 所为也。”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甚矣译事之难也,前见 辜氏 《痴汉骑马歌》,可谓辞气相副。”
(3).辞锋,辞采。《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既坐,饮酒数甌,辞气横出, 太祖 对之甚欢。”《北史·屈遵传》:“ 道赐 善骑射,机辩有辞气, 太武 甚器之。”
(4).言辞;谈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穀 雅善议论,辞气明畅。”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夫人藴辅相之才而其季父日与之接,其容貌辞气岂无少异於人乎?”
[送冷金笺与兴宗]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送冷金笺与兴宗]举首
(1).抬头。《管子·形势解》:“ 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 ,愿为 文王 臣。” 宋 苏轼 《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 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 弘 为举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
(3).检举,告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疋;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 清 林则徐 《速戒鸦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
(4).首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弃去,适 潁州 ,为红军(指红巾军)举首。”
[送冷金笺与兴宗]才藻
才思文采。《三国志·魏志·阮籍传》:“ 籍 才藻艳逸,而倜儻放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 清 赵翼 《哭刘瀛波总戎》诗:“儒将风流铃阁静,郎君才藻笏床联。”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则有 屠绅 《蟫史》二十卷。”
[送冷金笺与兴宗]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送冷金笺与兴宗]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送冷金笺与兴宗]所钦
谓所钦佩的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晋 嵇康 《赠弟秀才》四言诗云:‘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则以所钦为弟。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云:‘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则以所钦为兄。又《赠冯文羆诗》云:‘慷慨谁为感,愿言怀所钦。’则以所钦为友。”
[送冷金笺与兴宗]缟带
(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带,逐马散银盃。”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縈縞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送冷金笺与兴宗]多物
谓事务繁多。《国语·郑语》:“於是乎先王聘后於异姓,求财於有方,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 韦昭 注:“多,众也。物,事也。”《商君书·去强》:“国多物,削;主少物,彊。”
[送冷金笺与兴宗]同好
有相同爱好的人
[送冷金笺与兴宗]黄钟
亦作“黄鐘”。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和《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见“ 黄钟 ”。
[送冷金笺与兴宗]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送冷金笺与兴宗]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送冷金笺与兴宗]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送冷金笺与兴宗]华轩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2).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宋 叶适 《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 清 金人瑞 《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送冷金笺与兴宗]驷马
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送冷金笺与兴宗]遗簪
亦作“ 遗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司马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