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晚晴】作者:廖国恩 朝代:清代
[春雨晚晴]春雨晚晴原文
好雨初过后,林泉景最赊。
绿添沿岸柳,红放隔墙花。
深树时闻鸟,方塘未断蛙。
杖藜频徙倚,山外夕阳斜。
[春雨晚晴]诗词问答
问:春雨晚晴的作者是谁?答:廖国恩
问:春雨晚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春雨晚晴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廖国恩的名句有哪些?答:廖国恩
[春雨晚晴]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雨晚晴]参考注释
[春雨晚晴]过后
(1) 往后
这个问题先这么解决,有什么事,过后再说
(2) 后来
那件事我过后才知道
[春雨晚晴]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春雨晚晴]沿岸
(1) 顺着河岸或海岸
(2) 在河岸或海岸附近
[春雨晚晴]隔墙
把一个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的内墙
[春雨晚晴]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春雨晚晴]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春雨晚晴]山外
(1). 太行山 以东地区。 战国 时泛指 秦 以外的六国地区。《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啟,不窥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战国策》:“ 范雎 谓 秦王 曰, 秦 今反闭关,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 穰侯 为国谋不忠,大王计有所失也。”
(2).山的外边。 唐 张说 《侍宴蘘荷亭应制》诗:“山外闻簫管,还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 山家宗 ”。
[春雨晚晴]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廖国恩,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