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原文
南暖北凉气候然,麦收南早北迟延。
八分同得殊报日,计里殊行同有年。
饼饵可期价减市,黍禾更喜茂连阡。
偏灾两省昨岁被,幸接青黄慰谢虔。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八
2. 安徽巡抚陈用敷江西巡抚何裕城同时奏到通省二麦约收分数俱八分有馀及披阅拜摺日期江西系四月十六日具奏安徽系四月廿六日具奏自系南北气候凉暖各殊故收成迟早亦异而江西在南故到迟安徽在北故到速其为有年固无殊也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气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亦泛指时令
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宋· 陆游《园中书触目》
(2)
(3) 给定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发展所示的变动着的大气状态
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一个团体或一个时期流行的倾向或环境条件
政治气候
(5) 比喻结果或成就
成不了气候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麦收
收割麦子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迟延
延迟,耽误
在旅程中意外的迟延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八分
汉字的一种字体,跟[隶书]相近。这种字体,一般认为左右分背,势有波磔,故称[八分]
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鲁迅回忆录》一集《一面》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殊行
卓异的操行。 汉 班固 《奏记东平王苍》:“窃见 桓梁 、 晋冯 、 李育 、 郭基 、 王雍 、 殷肃 ,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絶才,德隆当世。”《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特拜 简 为忠义都尉,以旌殊行。”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有年
经过很多年
从业有年
业是有年。——明· 刘基《卖柑者言》
如是者亦有年。——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饼饵
饼类食品的总称。语本《急就篇》卷十:“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溲麪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溲米而蒸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黏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妇﹞阴市砒製饼饵,待其夫妇。”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禾更
旧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 叔坚 《广东农民运动最近状况》:“ 番禺 新爵乡 民团强抽农民禾更,农民反抗,被烧了田禾四百多石。”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连阡
田埂相连;田地连片。《旧唐书·懿宗纪》:“或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桥南环塍连阡。” 清 蒲松龄 《青州杂咏》:“晓烟四塞远濛濛,沃野连阡气象雄。” 清 张春华 《沪城岁事衢歌》:“稻垄连阡水气凉,烟蓑雨笠到云庄。”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偏灾
犹言大灾。指危害很大的灾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两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 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 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 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 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江西巡抚何裕城安徽巡抚陈用敷各奏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青黄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