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灿】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神光灿]神光灿原文
金关叩户,玉锁扃门,闲里不做修持。
杳默昏冥,谁会舞弄婴儿。
睡到擒猿捉马,醒来后、复采琼芝。
每依时,这功夫百日,只许心知。
自在逍遥做就,唯舒展红霞,光彩敷披。
罩定灵明,方见本有真葱。
一粒神丹结正,三重焰、紧紧相随。
过瑶池。
透青霄,顶上无为。
[神光灿]诗词问答
问:神光灿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神光灿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神光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
[神光灿]参考注释
[神光灿]锁扃
亦作“鏁扃”。锁闭。 宋 杨万里 《舟中望罗浮山》诗:“玉匙金籥牢鏁扃,但见山高水泠泠。”
[神光灿]修持
(1).持戒修行。 唐 耿湋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诗:“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但凡出家人,必须四大俱空,自己发得念尽,死心塌地,做个佛门弟子,早夜修持,凡心一点不动,却才算得有功行。” 老舍 《老张的哲学》二三:“我有的是佛经,有的是地方,你可以随着她们一同修持。”
(2).修身守道。 唐 方干 《寄于少监》诗:“修持清苦振佳声,众鸟那知一鶚情。” 老舍 《茶馆》第二幕:“惭愧!惭愧!作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唉!现在我只能修持,忏悔!”
(3).保养;将养。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崔祖武》:“饮食不肯醉饱,曰:‘大醉大饱,最为伤气,须六十日修持,始復初。’”
[神光灿]杳默
渺远而幽微。 唐 李翱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韩愈 送 郊 诗曰:‘作诗三百首,杳默 咸池 音。’” 宋 欧阳修 《应制赏花钓鱼》诗:“梦听钧天声杳默,日长化国景徘徊。”
[神光灿]昏冥
(1).昏暗;昏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魏书·序纪序》:“南迁大泽,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媪﹞遂入林去,移时始来。途已昏冥,遂与偕行。”
(2).指黑暗的地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南復闢一洞,甚宏,有门有奥。奥西上则深入昏冥。”
(3).谓昏然无知,沉醉。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麴蘖之托而昏冥之逃也。”
[神光灿]舞弄
(1) 戏弄
被这小人舞弄
(2) 挥舞耍弄
舞弄着手中的钢笔
(3) 〈方〉∶弄;搞
留声机坏了,他怎么也舞弄不响
[神光灿]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神光灿]琼芝
亦作“璚芝”。即玉芝。古人以为服之可以长生。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咀嚥琼芝,出入清都。”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艷愁。”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开玄道院即事》曲:“冰泉翠茗,玉洞琼芝,巖栖曾约回仙至。”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亲手采琼芝,著玉盘中,添香水养花还小。”参见“ 玉芝 ”。
[神光灿]功夫
(1) 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练功夫
(2)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沙帝纪·齐王芳》
(3) 素养、本领、造诣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 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 羊欣,功夫少于 欣。]——《南齐书·王僧虔传》
[神光灿]百日
又叫百岁,为初生婴儿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
[神光灿]只许
只允许(做某事)
例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神光灿]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神光灿]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神光灿]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神光灿]舒展
(1) 伸展;不卷缩
山鸡和野雉在路旁的深草中扑噜扑噜地舒展翅膀。——姚雪垠《李自成》
(2) 舒畅;舒适
这样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记一辆纺车》
[神光灿]光彩
明亮而华丽。也作[光采]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
[神光灿]敷披
(1).开放。《文选·潘岳<闲居赋>》:“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张铣 注:“敷披,开也。”
(2).铺开;铺展。 金 王喆 《声声慢》词:“自在逍遥做就,唯舒展,红霞光彩敷披。”
[神光灿]灵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神光灿]神丹
(1).道教所炼的灵药。谓服之能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璫。”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三:“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蝟。”
(2).古时 印度 对我国之别称。参见“ 震旦 ”。
[神光灿]结正
定案判决。《三国志·魏志·陈矫传》:“ 曲周 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 唐 刘禹锡 《贺德音表》:“非同谋者一切不问,未结正者三宥从宽。”《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结正申奏朝廷,勘得 戚青 有请官身,禁城内图财 * ,押赴市曹处斩。” 清 梅曾亮 《馆陶县知县张君墓表》:“ 章邱 俗好讼,又多大府书吏挠令权。君结正二千餘事,私书絶跡。”
[神光灿]三重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郑玄 注:“三重,三王之礼。” 孔颖达 疏:“谓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过矣。”
三层。《礼记·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神光灿]紧紧
(1) 密切注意
紧紧盯着
(2) 牢固地
他把绳子系得紧紧地
[神光灿]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神光灿]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神光灿]青霄
(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神光灿]顶上
(1).顶头,高处。指山巅。 唐 林宽 《送僧游太白峰》诗:“顶上多灵跡,尘中少客知。” 唐 黄滔 《壶公山》诗:“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2).顶礼拜上。极表尊敬。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一:“公差出外及回京者,朝见毕,皆赴 瑾 ( 刘瑾 )宅见辞。用涴红笺纸写官衔,称‘顶上’字样以为常礼。”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凡拜帖写‘顶上’,不敢云‘拜上’,‘顶上’之称自此起。”《 * 词话》第七一回:“ 夏公 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公公,拜迟,恕罪。’”《儒林外史》第六回:“ * 奶顶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
[神光灿]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元代,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