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作者:项安世 朝代:宋代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原文
万仞峥嵘赤手攀,但能进步莫尤竿。
一生便作苦吟去,万事何如得句欢。
鼓气易蓑怜我退,市声方午似君难。
丈夫不用分畦畛,臭味从今蕙与兰。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诗词问答
问: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问: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项安世的名句有哪些?答:项安世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参考注释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五:“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进步
(1) 向上或向前发展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文集》
进步则国进步。
祝你学习进步
(2)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
进步力量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苦吟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得句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鼓气
〈方〉∶因某事而感到很气愤
她还在为那件事而鼓气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市声
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 苏舜元 苏舜钦 《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四:“君往愜幽意,吾留厌市声。” 巴金 《灭亡》五:“这叫声和大清早的市声打成一片。在堆满着人和菜摊子、菜担子的一个广场前,他知道自己是走到菜市场了。”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宋代,项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