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作者:冯尊师 朝代:元代
[苏武慢]苏武慢原文
元气充餐,麻1一1衣遮体,万事转头何济。
黄芽白雪,黑水红云,轩帝注传名世。
深谢名师,说破希夷,妙理本来精粹。
把仙胎养就、云*缭绕,万神咸备。
持造化、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一气返还资质。
周游八景,遍赏三山,不离目前亲诣。
堪笑迷途,岂识阴阳,宗祖任教邪魅。
炼金丹、悉是乾坤英秀,闲生豪气。
[苏武慢]诗词问答
问:苏武慢的作者是谁?答:冯尊师
问:苏武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苏武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冯尊师的名句有哪些?答:冯尊师
[苏武慢]参考注释
[苏武慢]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苏武慢]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苏武慢]转头
正在生长的植物器官由于生长顶点不同侧面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在位置上或多或少的有节奏的变化
[苏武慢]黄芽白
白菜的一种。俗名黄芽菜。 艾芜 《石青嫂子》:“黄芽白、莲花白必须到冬天才能长好卷起。”
[苏武慢]水红
指稍深于粉红色的颜色
[苏武慢]轩帝
即 黄帝 轩辕氏 。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轩帝 之族, 汉 朝之臣。” 清 阎尔梅 《登崆峒山绝顶》诗:“昔闻 轩帝 访 崆峒 ,今我登巔四望穷。”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刻漏法本自中土, 轩帝 姬公 几荒度。”参见“ 黄帝 ”、“ 轩辕 ”。
[苏武慢]传名
名声远扬,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苏武慢]名师
1.著名的军队。
2.有名的老师或师傅。
例句:
名师出高徒。
在他语文名师的指导下,小明的语文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苏武慢]说破
把隐秘的事情或意思用话揭示出来
说破真相
[苏武慢]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苏武慢]理本
至治的根本。 唐 白居易 《采诗以补察时政策》:“圣王酌人之言,补己之过,所以立理本,导化源也。”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天垂象兮至明,历为功兮可久,重之斯实理本,轻之则为乱首。”
[苏武慢]精粹
精美纯粹
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汉书·刑法者》
[苏武慢]胎养
(1).养育。《后汉书·鲁恭传》:“今始夏,百穀权舆,阳气胎养之时。”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后汉书》:“胎亦养也……此言阳气胎养万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
(2).犹胎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从 太一宫 王道録 行胎养之术岁餘,勤至不怠。”参见“ 胎息 ”。
[苏武慢]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苏武慢]万神
一个民族信奉的众神;尤指正式公认的主要的或国家的众神
[苏武慢]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苏武慢]个个
(1)
(2) 各个——和一个复数名词和代词连用,表示句子的意思对每一个体都适用
个个战士都很勇敢
(3) 每一和任一
(4) 总起来,合起来的——与一个复数名词或代词连用,表示把几个个体合起来看是适用的
个个班组都不示弱
[苏武慢]圆成
成全
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警世通言》
[苏武慢]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苏武慢]具足
(1).犹具备。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善善恶恶,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适具足也。”《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钱财。” 元 德异 《<坛经>序》:“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是相信在产业未进步、物质条件未具足的国度中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
(2).充足。 许地山 《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
[苏武慢]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苏武慢]返还
返回;退还
返还成本
[苏武慢]资质
人的天质、气质。包括能力、智力
这小孩先天资质不凡
资质淑茂,道术通明。——《汉书·刘向传》
[苏武慢]周游
到各处游历;走遍
乘船周游世界
[苏武慢]八景
(1).八个胜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 ,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苏武慢]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苏武慢]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苏武慢]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苏武慢]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苏武慢]迷途
错误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晦,指点迷途。——《三国演义》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苏武慢]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苏武慢]宗祖
即祖宗,先祖。《礼记·祭法》:“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变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应中贤良科举,是 杜如晦 的重孙,英烈超宗祖,开六钧弓,閲八阵法,读五车书。”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发展既央,隳败随起,况久席古宗祖之光荣,尝首出周围之下国,暮气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
[苏武慢]任教
担任教师、教练等工作
他在大学任教
[苏武慢]邪魅
作祟害人的鬼怪。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云笈七籤》卷 * :“除邪魅,耐寒暑,皮肤润泽,髭鬢不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或由恐怖之餘,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
[苏武慢]金丹
(1).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 陆游 《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诗:“昔嘆远游生雪鬢,近缘多病学金丹。”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
(2).指鸦片、红丸一类 * 。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 小喜 ﹞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 阮章竞 《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
[苏武慢]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苏武慢]英秀
(1).优美;高尚。《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温 虽智非从横,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卓躒冠群。”
(2).才能卓越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舍英秀而杖常民者,吾知其不能叙彝伦而臻升平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孟坚 又云:‘ 刘向 、 扬雄 博极群书,皆服其善叙事。’岂时无英秀,易为雄霸者乎?不然,何虚誉之甚也!” 金 党怀英 《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 蓟山 东盘 出英秀,政与德门宜子孙。”
(3).俊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花奴 但英秀过人,悉无此状,故无猜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本朝名臣传》云:‘ 钱若水 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 冰心 《斯人独憔悴》:“头等车上,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英秀。”
[苏武慢]闲生
亦作“间生”。间气所钟而生出。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以 晏 间生秀妙,引 晏 於内殿,纵六宫观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韩愈》:“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参见“ 閒气 ”。
[苏武慢]豪气
(1) 英雄的各种品质(如勇气、勇敢、自我牺牲、不自私等)
(2) 豪放的气概
元代,冯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