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南伯二首】作者:王之望 朝代:宋代
[次韵刘南伯二首]次韵刘南伯二首原文
晓来庭竹碎秋声,冷我思君重怆情。
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
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
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余生。
[次韵刘南伯二首]诗词问答
问:次韵刘南伯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望
问:次韵刘南伯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望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望
[次韵刘南伯二首]参考注释
[次韵刘南伯二首]晓来
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次韵刘南伯二首]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次韵刘南伯二首]我思
(1)
(2) 认为一个人的存在是由一个思想人这个事实来予以说明的哲学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动
[次韵刘南伯二首]怆情
伤心。 宋 王安石 《示长安君》诗:“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愴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最是长条柳,依依一愴情。”
[次韵刘南伯二首]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次韵刘南伯二首]擅价
享有声价。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张维 、 皇甫川 、 郭鄩 、 刘延暉 以古风擅价。” 唐 黄滔 《祭陈先辈》:“始者随计归 越 ,上书入 秦 ,擅价而侯门倾动,呈功而凤藻精新。”
[次韵刘南伯二首]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次韵刘南伯二首]知名
(1) 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次韵刘南伯二首]赋归
《论语·公冶长》:“子在 陈 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宋 朱熹 《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明朝驛骑黄尘里,莫待迷涂始赋归。” 明 宋濂 《送许时用还越中序》:“ 濂 窃自念时用英俊士,此行何所不至,鸞臺凤阁将以次而升,何日能赋归?”亦作“ 赋归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翁南下赋归歟,值我新婚北上初。”
[次韵刘南伯二首]终期
末期的;晚期的
终期癌
[次韵刘南伯二首]对月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次韵刘南伯二首]但愿
只希望;只愿
但愿我重新变得年轻
[次韵刘南伯二首]官军
旧时国家的正式军队
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次韵刘南伯二首]骄敌
谓傲视敌方。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次韵刘南伯二首]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次韵刘南伯二首]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次韵刘南伯二首]余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宋代,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