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作者:何维柏 朝代:明代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原文
少小崇姆仪,不解学蛾眉。
自知粗拙性,效颦欲何为。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诗词问答
问: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何维柏
问: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五绝
问:何维柏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维柏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注释
1.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参考注释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少小
年幼;年青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不解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 *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粗拙
粗疏拙劣,不精美。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茅盾 《我们这文坛》:“但是朋友,眼前我们却还只有庞杂混乱,幼稚粗拙。” 曹禺 《原野》第一幕:“刻工粗拙,但还看得出来是 金子 的模样。”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效颦
即[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出于《庄子·天运》:[西施(即西子)病心(心口疼)而膑(同[颦],皱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以之为美),归亦捧心(用手按住心口),而膑其里。]后人称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将机械模仿者叫做[东施效颦]或[效颦]
[去妇叹赠三溪包公·其一]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何维柏,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