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叔集古录目】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读永叔集古录目]读永叔集古录目原文
古史书不足,磨璞镌美辞。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峄山字苦隳。
西汉都无半画在,黄初而上犹得窥。
下及隋唐莫可数,奇言伟迹恐所遗。
信都力黏大小轴,集十为秩仍第之。
随目证讹甲癸推,青编是非皆究知。
有益於古今不疑,碑虽灭绝事弗移。
后人览录尚若披,信都用意无穷期。
天灰地烬乃终毕,信都信都名愈出。
[读永叔集古录目]诗词问答
问:读永叔集古录目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读永叔集古录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
[读永叔集古录目]参考注释
[读永叔集古录目]史书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读永叔集古录目]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读永叔集古录目]周宣
即 周宣王 。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周宣 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 周宣 惰千亩之礼, 虢公 纳諫。” 李善 注:“《国语》曰: 宣王 即位,不藉千亩, 虢文公 諫曰:‘夫民之大事在农。’”《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 刘良 注:“ 周宣王 大旱祈雨,罄尽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 明 张居正 《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绩,居然 虞 廷让美之风;惟公德明,蔼矣 周宣 毗贤之命。”
[读永叔集古录目]石鼓文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石鼓是战国时秦国留存下来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个,上面刻有四言诗铭文,唐代初年在今陕西凤翔县发现,现存北京
[读永叔集古录目]峄山
山名。即 邹山 又名 邹峄山 、 邾峄山 。在 山东省 邹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 嶧 阳孤桐” 唐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嶧山 在 兖州 邹县 南二十二里。《邹县志》云:‘ 邹山 ,古之 嶧山 ,言络绎相连属也。’” 秦始皇 曾登此山刻石记功。
[读永叔集古录目]西汉
(1) 中国于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的朝代,为刘邦所建,建都长安——亦称[前汉]
(2) 天河。即银河
月还西汉,霞临东沼。——王勃《七日赋》
[读永叔集古录目]都无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读永叔集古录目]黄初
见“ 黄初体 ”。
[读永叔集古录目]而上
(1).以上。表示品位、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唐 韩愈 《原道》:“由 周公 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 周公 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説长。”
(2).以上。表示时间在前的,犹以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 三代 而上之为帝者视其德, 三代 而下之为帝者视其才。”
[读永叔集古录目]伟迹
(1).伟大的业绩或事迹。蹟,也写作“迹”。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閎休,扬厉无前之伟蹟。”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将无以使列圣巍巍之伟迹,焜燿昭彻,布在方册,此臣之所以惴惴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壮哉盛哉!非特 中华 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蹟也。”
(2).指不朽的文物古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后来还是中央政府派员保护了这历史的伟迹。”
[读永叔集古录目]所遗
(1).遗漏。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
(2).遗弃。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臣闻世之所遗,未为非寳。”
(3).遗失物。 宋 洪迈 《夷坚支丁志·夏巨源》:“点检勅誥文书,遗其一……既而僕从 饶州 来,持所遗至。”
[读永叔集古录目]信都
复姓。《通志·氏族二》:“ 信都氏 ,《风俗通》云 张敖 尚 汉 鲁元公主 ,封於 信都 ,因氏焉…… 北齐 有 信都芳 。”
[读永叔集古录目]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读永叔集古录目]甲癸
(1).天干从“甲”起至“癸”止,为数凡十,因以“甲癸”指一旬。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自十月季旬周甲癸而功半就。”
(2).引申为次第,逐一。 宋 梅尧臣 《读永叔<集古录目>》诗:“随田证讹甲癸推,青编是非皆究知。”
[读永叔集古录目]青编
(1).即青丝简编。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室 至。”参见“ 青丝简编 ”。
(2).借指史籍。 南朝 梁简文帝 《长沙宣武王北凉州庙碑》:“功书緑字,事烛青编。” 宋 陆游 《读史有感》诗:“读尽青编窗日晚,一樽聊復吊兴亡。”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 永贞 求旧空黄土, 元祐 青编照千古。”
(3).泛指书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粉指印青编》:“ 徐州 尚书妓女多涉猎。人有借其书者,往往粉指痕并印於青编。” 宋 王禹偁 《馆中春值偶题》诗:“春风老尽诗情淡,翻卷青编独绕廊。”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昔年薰香染翰,粉印青编;今日滴血濡毫,綃封红泪。”
[读永叔集古录目]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读永叔集古录目]有益
有好处;有帮助
有益的东西
[读永叔集古录目]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读永叔集古录目]灭绝
(1)
(2) 指彻底消灭, 通常是用杀的办法
灭绝整个整个的敌营
(3) 消灭;摧毁
洪水灭绝了一切生命
(4) 毁灭;消灭
许多生物品种已在广大地区内被灭绝
[读永叔集古录目]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读永叔集古录目]用意
居心,动机或意图
你这么说是什么用意
[读永叔集古录目]穷期
尽期;完结的时候。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
宋代,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