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九日】作者:唐彦谦 朝代:唐代
[高平九日]高平九日原文
云净南山紫翠浮,凭陵绝顶望悠悠。
偶逢佳节牵诗兴,漫把芳尊遣客愁。
霜染鸦枫迎日醉,寒冲泾水带冰流。
乌纱频岸西风里,笑插黄花满鬓秋。
[高平九日]诗词问答
问:高平九日的作者是谁?答:唐彦谦
问:高平九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高平九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唐彦谦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彦谦
[高平九日]唐彦谦高平九日 书法图
高平九日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71-60
[高平九日]参考注释
[高平九日]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高平九日]凭陵
侵扰
凭陵中原
[高平九日]顶望
仰头貌。《增修诗话总龟》卷四六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 李文定公 出镇 金陵 ,一日郡晏,优人作语,意其宰相出镇所作,理必相符,诵至末句,顶望抗声曰:‘吾皇宽大容尸素,乞与江城不计年。’宾僚皆俯首。”
[高平九日]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高平九日]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平九日]诗兴
做诗的兴致
诗兴大发
这种奇景,古时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海市》
[高平九日]芳尊
见“ 芳樽 ”。
[高平九日]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高平九日]迎日
(1).指古代帝王于正月朔日或春分日出东郊迎祭太阳。《大戴礼记·公符》:“正月朔日迎日於东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旁作穆穆’,唱於迎日之拜。”参阅《宋书·礼志一》。
(2).向日;随日。 唐 宋之问 《幸少林寺应制》诗:“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巖流。” 唐 王卓 《观北番谒庙》诗:“仗移迎日转,旆动逐风轻。”
迎娶的日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袁洪儿夸郎》:“明日吉,便为迎日。”
[高平九日]泾水
渭河 的支流,在 陕西省 中部。也称 泾河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曰 涇谷之山 , 涇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渭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 郊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资治通鉴·秦始皇帝元年》:“ 韩 欲疲 秦 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为间於 秦 ,凿 涇水 自 仲山 为渠,并北山,东注 洛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诗泾见谓浊申笺义》:“七月啟 涇 口,引 涇水 灌地,则春、秋、冬皆清。”
[高平九日]乌纱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高平九日]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高平九日]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唐代,唐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