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原文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
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
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木鱼桹桹夜将旦,星斗欹斜挂山半。
行役有程未可留,将出山门复长叹。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诗词问答
问: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参考注释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山相
见“ 山中宰相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溪谷
山与山之间低陷的地方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游人
见[游客]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上寻
同“ 上蕁 ”。《淮南子·齐俗训》:“譬如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夫有孰推之者?”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水源
(1) 水道的源头或上游
(2) 河流的发源地或源头
(3) 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威胁要切断水源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屈盘
曲折盘绕。 晋 左思 《吴都赋》:“洪桃屈盘,丹桂灌丛。”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白丁攘臂犯 长安 ,翠輦苍黄路屈盘。” 金 黄沨 《黄山道中》诗:“ 小穀 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林阴
林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湖园》:“百花酣而白昼眩,青苹动而林阴合。”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惊人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奔湍
急速的水流。 唐 杜甫 《营屋》诗:“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 清 吴伟业 《松山哀》诗:“十三万兵同日死, 浑河 流血增奔湍。”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客行
离家远行,在外奔波。《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州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晨起动征鐸,客行悲故乡。鷄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明 吴骐 《感时节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客行愁道路,时事虑萧墙, 蓟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乡。”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不避
(1)
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苦寒
极端寒冷;严寒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定端
(1).一定的头绪。 宋 刘敞 《独行》诗:“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
(2).犹定数。 唐 李白 《空城雀》诗:“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
(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云无定端。” 明 高启 《送贾凤进士》诗:“人生如蓬萍,飘流无定端。”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下席
犹末座。古人常以居下席表示谦敬。 南朝 梁 沉约 《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制》诗:“饮和陪下席,论道光上筵。”
(1).离开席位,表示恭敬。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景公 乃下席而谢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
(2).谓离开原来的居处,睡在守孝的草席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司马贞 索隐:“下席,言其寝苫居庐。”
(3).到讲席之下。《南齐书·刘瓛传》:“ 瓛 姿状纤小,儒学冠於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置身
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宋 陆游 《携瘿樽醉梅花下》诗:“肯从 放翁 来住山,谁云置身不得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所居疑在 蓬岛 之间,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 钱塘 傲太空。”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所在
(1)
(2) 处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的图画。——《风景谈》
(3) 指存在的地方,强调不在别处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到处;处处
所在多有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中白
半白。《晋书·慕容儁载记》:“自 曄 亡以来,孤鬚髮中白。”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青髻
喻指山峰。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报恩寺南池联句》:“远峯青髻并,□□□髯和。”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冲淡
(1) 稀释
把酒冲淡
(2) 改变 浓度或风味
用白兰地酒冲淡咖啡
(3) 使减弱
冲淡戏剧效果
(4) 谦虚淡泊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非人
(1) 不合适的人
所用非人
(2) 残废人
(3) 缺乏人性或个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远客
(1).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府卒来驱儺,矍鑠惊远客。” 丰子恺 《作客者言》:“而今天我是远客,别的客人都是主人请来陪我的。”
(2).茉莉的拟人戏称。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花客诗》:“ 张敏叔 尝以牡丹为贵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各赋一诗, 吴 中至今传播。”参见“ 十客 ”、“ 十二客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奔走
(1) 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之人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很快地走;急行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筑室
(1).建筑屋舍。《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筑室既相邻,向田復同道。”《宋史·苏轼传》:“ 軾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於 东坡 ,自号‘东坡居士’。”《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於是 真君 辞了 郭璞 ,择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数十口,徙於 西山 ,筑室而居焉。”
(2).见“ 筑室道谋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木鱼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欹斜
歪斜不正。 汉 陆贾 《新语·怀虑》:“ 管仲 相 桓公 ,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山半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有程
有期限;有定额。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官作自有程,与筑谐汝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淮南 全椒县 有 丁新妇 者,本 丹阳 丁氏 女,年十六,适 全椒 谢 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未可
不可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山门
(1) 佛寺的大门
(2) 指佛教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长叹
悠长的叹气
长叹一声
宋代,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