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送侄归宜春】作者:郑史 朝代:唐代
[永州送侄归宜春]永州送侄归宜春原文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
从来襟上泪,尽作鬓边丝。
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
到家黄1~1菊坼,亦莫怪归迟。
[永州送侄归宜春]诗词问答
问:永州送侄归宜春的作者是谁?答:郑史
问:永州送侄归宜春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永州送侄归宜春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郑史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史
[永州送侄归宜春]郑史永州送侄归宜春 书法图
永州送侄归宜春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42-13
[永州送侄归宜春]参考注释
[永州送侄归宜春]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永州送侄归宜春]正秋
仲秋。农历八月。《易·说卦》:“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説也。” 孔颖达 疏:“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故梁道士宿龙池》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元 马臻 《秋见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絶纤垢。”
[永州送侄归宜春]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永州送侄归宜春]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永州送侄归宜春]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永州送侄归宜春]襟上
见“ 襟尚 ”。
[永州送侄归宜春]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永州送侄归宜春]江色
(1).江之水色。 唐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诗:“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 宋 陆游 《春晴泛舟》诗:“鳞鳞江色涨石黛,裊裊柳丝摇麯尘。”
(2).指江上景色。 明 林鸿 《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载酒入江色,酒多江復长。”
[永州送侄归宜春]可知
见“ 可知道 ”。
[永州送侄归宜春]到家
(1) 完备;周详
(2) 在学识和工作上有相当造诣
他的表演还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唐代,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