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火井】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火井]咏火井原文
羲之广异闻,火井欲具示。
未曾读汉书,郡国志原备。
博物称投烛,灭绝不复炽。
赋注家火投,烂然照天地。
一灭一云燃,定论终谁是。
千秋纪载家,孰能免耳食。
其实至今存,所秉阴1~1精气。
火阳而根阴,离为见周易。
凿井如置产,恒引供烹饲。
亦可用煮盐,盐井则别异。
蜀有争产者,事闻问以悉。
评理因志详,究竟非奇事。
[咏火井]诗词问答
问:咏火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火井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咏火井]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七
2. 博物志云投以火烛不复燃
[咏火井]参考注释
[咏火井]异闻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论语·季氏》:“ 陈亢 问于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 何晏 集解:“以为 伯鱼 孔子 之子,所闻当有异。”《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源流遂往,详略异闻。” 张铣 注:“﹝帝王﹞音乐宴会虽因时权变,源流遂往,而论説其道者,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后汉书·杨终传》:“﹝ 赵博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往在都,见 诸葛顒 ,曾具问 蜀中 事,云:‘ 成都 城池门屋楼观,皆是 秦 时 司马错 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輒録而藏焉。”
(3).新异之事;奇闻。《后汉书·桓谭传》:“凡人情忽於见事而贵於异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説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又有 庄浪 女子十五岁,亦化为男。与 庄 事仅隔十年,皆在 庄浪 ,亦异闻也。”
[咏火井]火井
主要生产天然气的井;能喷出天然气的井
[咏火井]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咏火井]汉书
书名,东汉班固撰。父班彪继《史传》而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续不详,又缀集史料,撰成本书。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内,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续成,成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咏火井]郡国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咏火井]博物
(1)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2) 知道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
[咏火井]灭绝
(1)
(2) 指彻底消灭, 通常是用杀的办法
灭绝整个整个的敌营
(3) 消灭;摧毁
洪水灭绝了一切生命
(4) 毁灭;消灭
许多生物品种已在广大地区内被灭绝
[咏火井]家火
(1).家内日常生活所用的火。《文选·左思<蜀都赋>》“火井沉荧於幽泉,高爓飞煽於天垂” 晋 刘逵 注:“ 蜀郡 有火井,在 临邛县 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爓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筩盛之,接其光而无炭也。”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东坡先生 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鈆。黄金可成 河 可塞,只有霜鬢无由玄。”
(2).器具。《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刘官人 一觉直至三更方醒,见桌上灯犹未灭,小娘子不在身边,只道他还在厨下收拾家火,便唤二姐讨茶吃。”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一折:“天色晚了,收拾了家火,我还家去。”《水浒传》第四四回:“ 石秀 一日早起五更,出外县买猪,三日了方回家来,只见铺店不开;却到家里看时,肉店碪头也都收过了,刀杖家火亦藏过了。”《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高氏 急了,无家火在手边,教 周氏 去灶前捉把劈柴斧头,把 小二 脑门上一斧,脑浆流出死了。”
(3).指家中生活开支,伙食费用。亦指开销伙食等生活费用。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寒暑》:“矧得丧利害不能理遣,而心火炽盛;妻孥累重,支吾不暇,而家火逼迫。”《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杨孔目 入赘在 柳妈妈 家……因蚤晚不便,又两边家火,忽一日回家,与妻商议,欲搬回家。”《平妖传》第二九回:“ 杜七圣 慌了,看着那看的人道:‘众位看官在上,道路虽然各别,养家总是一般。只因家火相逼,适间言语不到处,望看官们恕罪则个。’”
见“ 傢伙 ”。
[咏火井]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咏火井]定论
确定的论断或成熟的见解;做出确定的论断
[咏火井]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咏火井]纪载
即[记载]
或有纪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未有纪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咏火井]耳食
轻信别人的话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咏火井]其实
(1)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 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咏火井]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咏火井]精气
(1) 指人的精诚
(2) 阴阳元气
[咏火井]火阳
太阳。《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春秋说题辞》:“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咏火井]周易
简称《易》。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内容包括《易经》、《易传》。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河流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含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咏火井]凿井
挖掘井
[咏火井]置产
购置产业。亦指所购置的产业。《宋史·食货志上六》:“女适人,以奩钱置产,仍以夫为户。”《红楼梦》第一○七回:“愿将祖宗遗受重禄,积餘置产,一併交官。”
[咏火井]煮盐
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管子·轻重甲》:“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史记·平準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
[咏火井]盐井
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来制食盐而挖的井
[咏火井]别异
区别;不相同。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黄帝 之史 仓頡 ,见鸟兽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 唐 孔颖达 疏:“谓青、赤、黄、白、黑毛色别异者,各三十也。” 清 戴名世 《<读易质疑>序》:“其或读古人之书而阿諛曲从,不敢有毫髮之别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皆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羣。”
[咏火井]闻问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咏火井]评理
摆道理,评判是非曲直
谁是谁非,由大家评理
[咏火井]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咏火井]非奇
不妙,不好;不宜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