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原文
灵舆肃肃驻河濆,归殡佳城别塞云。
即此始终怀大义,果然卓荦轶前闻。
中年自是伤哀乐,此日何堪哭戚勋。
见说漠陲将发引,犹教血泪洒三军。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诗词问答
问:《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八
2. 额驸在日曾奏闻今其皇考愿于身殁后仍归京师合葬大长公主园寝子奏请朕既允奏并命一切丧仪皆如宗室亲王之例官为经理云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参考注释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灵舆
亦作“ 灵轝 ”。1.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觴,灵舆位,偃蹇驤。” 颜师古 注:“神既毕饗,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二:“ 夏后 乘灵舆, 夸父 为 邓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2).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鐘,建九旒,六 * ,载灵舆。” 李善 注:“ 服虔 曰:灵舆,天子舆也。” 吕延济 注:“灵舆,革车也。”
(3).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孙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播 等号护灵舆,以 永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迁祔于京兆府 富平县 淳化乡 之某原,从吉兆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太后与帝举哀后苑,百官奉灵轝由 西华门 以出,用一品礼殯 洪福寺 。”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河濆
河边,沿河的高地。《初学记》卷六引 北魏 孝文帝 《祭河文》:“腾鸞 淮 方,旋鷁 河 濆。” 清 唐孙华 《端阳后二日邀诸友草堂小集》诗:“连朝簫鼓息河濆,好客相携且论文。”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佳城
墓地
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博物志·异闻》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始终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卓荦
(1) 卓越,突出
卓荦诸夏,兼其所有。——班固《两都赋》
博闻强记,奇异卓荦。——《三国志·陈矫传》
(2) 也作[卓跞]
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孔融《荐弥衡表》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中年
(1) 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中期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伤哀
哀怜。《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 莽 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号为‘ 黄皇室主 ’。”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清 吕大器 《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节至今无。”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发引
(1).谓执绋。参加出殡礼仪。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今 李氏 获保首领,以天年终,而诸君各怀进退,未肯发引。妾幸有三孤,足统丧纪。”
(2).用以指出殡,灵车启行。《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张劭 卒,﹞ 式 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壙,将窆,而柩不肯进。” 唐 杜甫 《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以其载八月旬有一日发引,归葬於 河南 之 偃师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五:“旧制,殿试在三月初一日…… 成化 八年,以 悼恭太子 发引,改殿试於十五日。”《红楼梦》第十四回:“那 贾珍 因见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生,往 铁槛寺 来踏看寄灵之所。”
(3).启程,出发。《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既得之已,相将发引。”《南史·宋纪中·前废帝》:“先是讹言 湘 中出天子,帝将南巡 荆 湘 以厌之,期旦诛除四叔,然后发引。”
(4).点火,发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言道著》:“此礮不用人力发引,攻打无休,昼夜不絶。”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血泪
(1) 带血的眼泪。一般指极度悲痛而流的泪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抚膺涕泣,血泪彷徨。——晋· 陆机《赠弟士龙诗》
(2) 血与泪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明· 方孝儒《绝命词》
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清· 吴伟业《阆州行》
(3) 又如:血泪史;血泪账。又比喻惨痛的遭遇
血泪家史
[往清河奠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策楞]三军
(1) 军队的统称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 * 《七律·长征》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