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作者:张鎡 朝代:宋代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原文
看了梅花去。
要东风、攀翻飞雪,与君同赋。
海内从来天际眼,一笑平窥千古。
待翦尽、烛花红吐。
久矣南湖无此客,似乔松、万丈凌霄举。
飞欬唾,扫尘土。
承平气象森眉宇。
想天家、骖鸾洞里,细烟冰雾。
我亦秦关归未得,谁念干将醉扶。
拼良夜、敧横冠屦。
莫欢潇湘居尚远,拥戎轺万骑鸣笳鼓。
云正锁,汴京路。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的作者是谁?答:张鎡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鎡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鎡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参考注释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翻飞
(1) 上下飞翔
几只蜻蜓在房顶上翻飞
(2) 忽上忽下来回地飘动
翻飞的彩带增强了艺术体操的美感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烛花
(1) 烛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2) 指蜡烛的火焰
烛花明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南湖
一名 鸳鸯湖 。在 浙江省 嘉兴县 城东南。湖中有 烟雨楼 ,为当地名胜。1921年7月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 沪 迁此继续举行。 清 王士禛 《叶讱菴自吴中寄予长歌奉答》:“放鹤朝从西鹿归,采蓴夜向 南湖 宿。” 田汉 《京沪征尘·过嘉兴》诗:“迂归他乡此快无!扁舟犹得泛 南湖 。”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乔松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
(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万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凌霄
(1) 迫近云霄。比喻志向高远
浩气凌霄
(2) 凌霄花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欬唾
(1).比喻声音,谈吐。《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 羽 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九:“文章似 扬 马 ,欬唾落明珠。”
(2).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旧唐书·王武俊传》:“势同患均,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扫尘
(1).扫去灰尘。泛指清扫。《梁书·武帝纪上》:“取 新垒 其如拾芥,扑 朱爵 其犹扫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繆。” 鲁迅 《彷徨·祝福》:“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逯斐 《夜航》一:“腊月二十三那天,小学里的 邵老师 ,带着红领巾们,到军属家去扫尘。”
(2).喻清除敌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承平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眉宇
两眉的上方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天家
(1).对天子的称谓。 汉 蔡邕 《独断》:“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魏书·咸阳王禧传》:“ 禧 闻而叹曰:‘我不负心,天家岂应如此!’”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诗之二:“红霞緑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詔求。”
(2).指帝王家。《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盗取御水以作鱼钓,车马服玩拟於天家。”《晋书·胡奋传》:“歷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 清 顾炎武 《桃叶歌》:“中官采取来天家,可怜马上弹琵琶。”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骖鸾
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文选·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驂鸞腾天。” 吕向 注:“御鸞鹤而升天汉。” 唐 薛逢 《汉武宫词》:“絳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驂鸞。”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仙人驂鸞倏来往,烟鬟雾珮流云霰。” 清 舒位 《黔俗以试院丹笔写魁星相饷遗为是诗》:“想见白袍吟立鹤,仗伊綵笔去驂鸞。”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秦关
(1).指 秦 地关塞。 晋 张华 《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诗:“迴鞭指 长安 ,西日落 秦 关。” 宋 陆游 《谢池春》词:“烟波无际,望 秦 关何处。” 元 揭傒斯 《题李陵送苏武图》诗之一:“今朝送 汉 节,迢递入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 《攻克石门》诗:“尽歼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 秦 关。”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干将
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别看他貌不出众,在厂里可是一位干将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良夜
(1).美好的夜晚。旧题 汉 苏武 《诗》之四:“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清 纳兰性德 《天仙子》词:“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2).深夜;长夜。《后汉书·祭遵传》:“帝东归过 汧 ,幸 遵 营,劳饗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 李贤 注:“良犹深也。” 唐 杜甫 《腊日》诗:“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冠屦
见“ 冠履 ”。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尚远
久远。 汉 王充 《论衡·福虚》:“ 缠子 称墨家右鬼神,是引 秦穆公 有明德,上帝赐之十九年。 董子 难以 尧 舜 不赐年, 桀 紂 不夭死。 尧 、 舜 、 桀 、 紂 犹为尚远,且近难以 秦穆公 晋文公 。”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笳鼓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汴京
五代 梁 、 晋 、 汉 、 周 以及 北宋 的都城。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监认得他是 汴京 樊楼 下住的 宋五嫂 ,善煮鱼羹。” 清 丘逢甲 《牡丹诗》之十一:“ 汴京 纳土説 钱王 ,陌上看花兴未忘。”
宋代,张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