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原文
赙襚来中禁,箫笳去国门。
素冠空列鼎,白发但歌盆。
彤管音徽盛,甘泉像貌尊。
所传天下劝,岂独慰儿孙。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诗词问答
问:《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2. 安厚卿母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参考注释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赙襚
送给丧家钱财衣物。《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 鲁 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賻襚。” 张守节 正义:“衣服曰襚,货财曰賻,皆助生送死之礼。” 宋 王安石 《吴正肃公挽辞》:“朝廷终倚赖,賻襚极哀荣。” 清 方文 《述哀》诗:“重以賻襚资,腆厚踰常格。”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中禁
(1).内心约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议郎早世,检诲幼孤,义方以导其性,中禁以闲其情。”
(2).禁中。皇帝所居之处。 唐 宗楚客 《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 宣和 七年﹞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 清 赵翼 《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
(3).指皇帝。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尉 韦昭度 ,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 澈 ,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 阿里 等专政,煽惑中禁,几摇神器。”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箫笳
管乐器名。笳即胡笳。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发音於后。”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簫笳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簫笳迭终日,旌仗展无穷。”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国门
(1)
(2)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3)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素冠
(1).白色的帽子。古代遭凶丧事时所戴。《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2).《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毛 传:“庶,幸也;素冠,练冠也。”又《〈素冠〉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毛 传:“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后因以“素冠”为对不能克尽孝道者的讥刺语。《晋书·顾和传》:“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於万分,祇足以示轻忘孝道,貽素冠之议耳。”《北史·孝行传序》:“斯乃诗人所以思素冠, 孔 门有以责衣锦也。” 宋 王禹偁 《记孝》:“古者大臣有丧,三年不呼其门。故 閔子 腰絰从公,《春秋》谓君使之非也,《素冠》之诗,疾之已甚。”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列鼎
谓陈列置有盛馔的鼎器。古代贵族按爵品配置鼎数。《孔子家语·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唐 王维 《寓言》诗:“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水浒传》楔子:“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 明 刘基 《会稽张氏春晖堂》诗:“列鼎未酬欢,倚门已生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 春秋 初年的 三门峡 上村岭 虢国 墓葬中,从 太子元 以下的各级贵族,列鼎的数目和车马都还有一定的组合,以‘别贵贱,辨等列’。”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但歌
汉 魏 时无伴奏歌曲名。《晋书·乐志下》:“但歌,四曲,出自 汉 世。无絃节,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 魏武帝 尤好之。时有 宋容华 者,清彻好声,善唱此曲,当时之特妙。自 晋 以来不復传,遂絶。”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彤管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愿人间的一切血泪和汗点,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尧问》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济南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像貌
长相,容貌。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一日, 曾 往祠下遍閲,无女子像貌。” 清 孙枝蔚 《题方尔止四壬子图》诗:“像貌兼求画里传,丹青无如戴苍好。” 郁达夫 《薄奠》:“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由拉车的同伴认出了他的象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岂独
难道只是;何止。《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庄子·胠箧》:“然而 田成子 一旦杀 齐 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唐 杜甫 《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使朝廷与 夏国 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 夏国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清 黄遵宪 《四用前韵》:“岂独 汉 唐 无此祸,五洲惊怪国人狂。”
[挽秦国夫人三首(安厚卿母)·其二]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刘挚,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