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作者:谢薖 朝代:宋代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原文
望晴峰染黛,暮霭澄空,碧天银汉。
圆镜高飞,又一年秋半。
皓色谁同,归心暗折,听唳云孤雁。
问月停杯,锦袍何处,一尊无伴。
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今夕楼中,继阿连清玩。
饮剧狂歌,歌终起舞,醉冷光凌乱。
乐事难穷,疏星易晓,又成浩叹。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诗词问答
问:《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的作者是谁?答:谢薖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谢薖的名句有哪些?答:谢薖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参考注释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暮霭
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
暮霭沈沈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澄空
晴朗无云的天空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碧天
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緑水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词:“雨霽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 清 陈维崧 《满路花·荷珠》词:“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镜。”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银汉
见[银河]
银汉横空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圆镜
圆形之镜。借指圆月。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乍浮圆镜,时泛明珠。”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高飞
(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秋半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唐 韩愈 《独钓》诗之四:“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 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诗:“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诗:“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孤雁
见“ 孤鴈 ”。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停杯
谓停止饮酒。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隋 杨素 《赠薛内史》诗:“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 唐 白居易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舟上》诗:“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锦袍
见“ 锦袍仙 ”。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南邻
(1).古指南方 金邻国 。《汉书·扬雄传上》:“仁声惠於北狄,武义动於 南邻 。” 颜师古 注:“南方有 金邻 之国,极远也,故云 南邻 。”
(2).南边的近邻。《文选·张衡<思玄赋>》:“指 长沙 之邪径兮,存 重华 乎南邻。” 李善 注:“《山海经》曰:‘南方 苍梧 之川,其中 九疑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界中。’”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南邻击鐘磬,北里吹笙竽。” 唐 杜甫 《遣兴》诗:“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綌。” 金 元好问 《早起》诗:“北舍南邻独乐声,夹衣晨起觉秋清。” 元 杨维桢 《漫兴》诗之六:“南邻酒伴辱相呼,共访城东旧酒壚。”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诗盟
诗人的盟会。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秋来不见 渼陂 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宋 陆游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之一:“老来万事慵开眼,独喜诗盟不寂寥。”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酒社
犹酒会。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元 乔吉 《行香子·题情》套曲:“酒社诗坛,不茶不饭,夜雨愁肠,东风泪眼。”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刻烛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引觞
持杯。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觴满酌,頽然就醉。”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今夕
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阿连
指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从弟 谢惠连 。《宋书·谢灵运传》:“ 惠连 幼有奇才,不为父 方明 所知……﹝ 灵运 ﹞谓 方明 曰:‘ 阿连 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宋 王安石 《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 阿连 空復梦中来。”按,“春草”指 谢灵运 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唐 白居易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 宋 梅尧臣 《寄公异弟》诗:“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 郁达夫 《寄曼兄》诗:“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争訶纷。”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清玩
供赏玩的雅致的东西
山庄刘氏富清玩。—— 欧阳玄《题山庄所藏东坡画古木图》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狂歌
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客难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起舞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冷光
指荧光和磷光。这种光的热量极少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凌乱
杂乱而无条理
轻迹凌乱,浮影交横。——鲍照《舞鹤赋》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浩叹
见“ 浩叹 ”。
亦作“ 浩嘆 ”。长叹,大声叹息。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命归 齐 去 鲁 ,发浩叹於衰 周 。” 宋 陆游 《不寐》诗:“欲明闻漉稻,浩叹閔黎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见他闷坐了半日,忽然浩叹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人心不古,诚堪浩叹。”
宋代,谢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