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作者:管鉴 朝代:宋代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原文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
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
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
心未老,杯频举。
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
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的作者是谁?答:管鉴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管鉴的名句有哪些?答:管鉴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 书法图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书法作品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参考注释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断送
(1) 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
(2) 陪送;发送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花红
(1) 为庆贺喜事而赠送的插花挂红的衣料礼品
花红缎匹
有拏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执双花红。——《水浒传》
(2) 盈利
(3)
(4) 一种落叶小乔木( Malus asiatica ),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5) 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林檎]或[沙果]
(6) 赏金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分春
春分。《管子·乘马》:“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桃叶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桃根
(1). 晋 王献之 爱妾 桃叶 之妹。 清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之四:“斜阳寂寞 乌衣巷 ,便是 桃根 也泪零。”
(2).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客舍门,娼家少女名 桃根 。”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凭仗 桃根 ,説与凄凉意。”参见“ 桃叶 ”。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樱桃
樱桃属的很多种乔木和灌木,木材坚硬致密,果皮光滑,呈淡黄色至深红色或带黑色,含有光泽和种子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抖擞
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能许
这样。 宋 陈师道 《晚望》诗:“蝉鸣不餘力,蛙腹能许怒。” 宋 杨万里 《病后觉衰》诗:“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不再
(1)
放弃;停止进行
不再反对…协议
(2)
结束;停止;终止;放弃
我决定不再想你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佳处
(1).优美之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此赋之佳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引 宋 周密 《题<保母帖>》诗:“佳处将无同,閟妙未易语。” 鲁迅 《呐喊·故乡》:“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
(2).谓胜境。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唐 韩愈 《将至韶州借图经》诗:“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宋 文同 《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诗:“ 武兴 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尝欲邀诸诗客相与入 天台 雁宕 ,访 赤城 佳处以为快。”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胜气
(1).不平凡的气质、气度。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令》:“ 陆生 资忠履贞,冰清玉洁,文该四始,学遍九流,高情胜气,逌然直上。”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僧彻》:“尝至山南,扳松而啸,於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
(2).强盛的气势。 唐 宋璟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唐 吴筠 《建业怀古》诗:“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大别
(1).长别。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2).大略,大致。 清 戴震 《原善》卷下:“人之性相近,习然后相远,大别言之也。”
(3).从大类上区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四:“《吴歌甲集》里所收的歌谣,大别为儿歌、民歌二类。” 郭沫若 《屈原研究》:“ 周 秦 诸子同是主张大一统的,但大别也可分为两派。”
(4).山名。《书·禹贡》:“ 内方 ,至于 大别 。”参见“ 大别山 ”。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满江红(清明前三日登清晖作)]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宋代,管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