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_赵蕃 | 宋代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原文

辰人只识凌刑部,不识尚书晚岁官。
晚岁功名益堪纪,辰人不识坐荒寒。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诗词问答

问:《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参考注释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刑部

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刑部系囚之。

余在刑部狱。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尚书

(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晚岁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荒寒

既荒凉又寒冷

人马困于荒寒,死者甚众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诗文赏析

【原题】:
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

,

  • 【大圣乐】_刘辰翁 | 宋代
  • 【大圣乐】_刘辰翁 | 宋代 >> 【大圣乐】_刘辰翁 | 宋代...

  • 【偶成】_李流谦 | 宋代
  • 【偶成】_李流谦 | 宋代 >> 【偶成】_李流谦 | 宋代...

  • 【和陶渊明二十首】_陈造 | 宋代
  • 【和陶渊明二十首】_陈造 | 宋代 >> 【和陶渊明二十首】_陈造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