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原文
夏收两省九分馀,渥雨频沾高下畬。
市价自然平闾里,田间无不起耰锄。
敢云教化应加众,略幸仓箱足慰予。
罅漏补苴慎休养,皞熙风岂易言诸。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八
2. 富纲前奏滇黔二省谷雨前后每旬均得膏泽一二次麦苗俱极畅茂兹复据奏滇省于小满前后天气晴朗二麦登场深资晒晾及节届芒种大田正资翻犁播种之时旬日内或阵雨频沾或密雨连绵入土极为深透不特沟渠充满即高阜处所亦俱积水盈畴现在近河田亩栽插完竣高田并可一律耕种齐全至黔省各州县禀报得雨情形亦大概相仿其两省麦收分数通省牵算约计均有九分馀市集粮价本不为昂又得麦收接济价值益臻平减民情各极安恬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夏收
(1)
(2) 夏日收获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两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 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 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 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 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市价
市场通行的价格
扰乱市价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闾里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田间
(1) 田地里
田间劳动
田间管理
(2) 农村;乡间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耰锄
犹耡耰。 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教化
(1) 使能从事,习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给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仓箱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罅漏
(1) 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
补苴罅漏。——唐· 韩愈《进学解》
(2) 疏漏;遗漏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补苴
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两省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休养
休息调养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