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闵】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自闵]自闵原文
破帽羸骖厌垢氛,挂冠归伴故溪云。
年光疾病占强半,日景睡眠居七分。
庐冢萧条频霣涕,交朋零落久离群。
残年岂复行孤学,自闵犹尊昔所闻。
[自闵]诗词问答
问:自闵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自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自闵]参考注释
[自闵]破帽
破旧之帽。 宋 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酒力渐消风力輭,颼颼,破帽多情却恋头。” 元 张翥 《摸鱼儿·送黄任伯归丰城》词:“ 吴 霜髩,破帽西风怎护?丝丝多是离绪。” 明 文徵明 《九月娄门胜感寺》诗:“秋霜落木黄花节,破帽西风白髮情。”《明史·倪元璐传》:“ 维垣 又怪臣盛称 文震孟 。夫 震孟 ,忤璫削夺,其破帽策蹇,傲蟒玉,驰驛语,何可非?” 鲁迅 《集外集·<自嘲>诗》:“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自闵]羸骖
瘦弱的马。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唐 杨巨源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诗:“羸驂苦迟迟,单僕怨切切。” 唐 罗隐 《经故洛阳城》诗:“败垣危堞蹟依稀,试驻羸驂吊落暉。”
[自闵]垢氛
污浊的气氛。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 唐 元稹 《大云寺》诗:“地胜宜臺殿,山晴离垢氛。” 明 李贽 《史阁款语》:“岂非谓其遗世自立,而世之垢氛有不得而緇之耶!”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回首河山尽垢氛,空餘壮语凌风云。”
[自闵]挂冠
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自闵]年光
1.年华;岁月。 2.春光。 3.年成,年景。
[自闵]疾病
(1) 病的总称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
(2) 病重,病危
齐侯疾,崔抒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自闵]占强
占上风,占优势。《水浒传》第十一回:“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
[自闵]日景
太阳光。《文选·班固<西都赋>》:“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 李善 注:“言宫殿光辉外激於日,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 李善 注:“言威声如雷,光景若日也。”
日影。常用以指时间。景,“ 影 ”的古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陆德明 释文:“景,本或作‘影’。”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六:“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 宋 苏辙 《代李诚之待制遗表》:“衰病既侵,大期将至。顾视日景,瞻恋圣时。忍死一言,瞑目无恨。”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按太阳去人有远近,故日景有长短,凡日在天顶,则表无景。”
[自闵]睡眠
人及动物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意识的自然的、通常为有规律的暂时中止,在此期间体力得到恢复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闵]庐冢
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褒之庐冢也。——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自闵]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自闵]交朋
朋友。 唐 白居易 《祭元微之文》:“四海之内,谁无交朋?” 宋 陆游 《岁尽苦寒》诗:“岁月推移吾辈老,交朋零落此生浮。”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文》:“荒园废寺,挈携交朋。”
[自闵]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自闵]离群
(1) 离开同伴;心性内向
他没有离群或冷漠的性格
(2) 倾向于避免社交
自绝于社会的离群的男人
[自闵]残年
(1) 晚年;暮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肯将衰朽惜残年。——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风烛残年
(2) 年终
残年短景
[自闵]孤学
(1).将要失传的学问。《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后汉书·陈元传》:“ 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新唐书·杨瑒传》:“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 宋 陆游 《述感》诗:“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宋书·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自闵]所闻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