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作者:曾国藩 朝代:清代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原文
江雪湖波路几千,壶头归葬事堪怜。
铸金叩叩终何益?理玉深深不计年。
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
神灵甲马如相助,莫造愁人叹逝川。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诗词问答
问:《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曾国藩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曾国藩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国藩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书法图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书法作品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参考注释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江雪
诗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全文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在空旷凄清的背景下突出孤独的渔翁形象,意境寥廓高远,寄寓了作者自身傲世独立的形象,历来被人传诵。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波路
(1).航路,水路。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2).古代西域国名。《魏书·西域传·波路》:“ 波路国 ,在 阿钩羌 西北,去 代 一万三千九百里。其地湿热,有 蜀 马,土平,物产国俗与 阿钩羌 同。”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归葬
指把尸体运回故乡埋葬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清· 袁枚《祭妹文》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铸金
指以铜、锡等金属铸物。《庄子·大宗师》:“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乃使良工铸金,象 范蠡 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叩叩
殷勤恳挚。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后。” 清 朱彝尊 《戏效香奁体二十六韵》:“裁通心叩叩,爱执手掺掺。” 王闿运 《莫姬哀词》:“非余叩叩,念子苕苕。”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深深
(1) 形容程度深或强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指进入的距离远
把桩深深打进地下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一钩
亦作“ 一钩 ”。 1.一个钩子。亦用于形容新月。 唐 韩偓 《雨村》诗:“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诗:“一鉤窥隙月,数叶搅眠秋。” 元 贡师泰 《题丁元善炼师阳明楼》诗:“丹光散作霞千缕,劒气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满天的星,一钩细到几乎看不见的月亮。”
(2).汉字附在横、竖等笔画末端的一个笔画。因成钩形,故称。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蕙帐
帐的美称。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鵠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唐 卢鸿一 《洞元室》诗:“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宋 王安石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诗:“燎炉无伏火,蕙帐冷空山。” 明 王敬夫 《傍妆台·四时怨》曲:“别来蕙帐餘清夜,银缸花落几番红。”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榆钱
榆荚,圆小似铜钱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神灵
(1) 指各类神
上天神灵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异;神奇
生而神灵
(3) 指魂魄;灵魂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甲马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宋史·兵志四》:“臣窃谓 陕西 、 河东 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每值驾出,甲马拥塞驰道。”《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甲马丛中立命,刀鎗队里为家。”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水浒传》第三八回:“原来这 戴院长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隻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清 虞兆漋 《天香楼偶得·马字寓用》:“俗於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后》:“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髮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应。”
(3).披甲的战马。《水浒传》第五五回:“除是得这般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相助
互助;协助
友爱相助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愁人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逝川
(1).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鉴逝川之勉志,悼过隟之电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诗序:“登高切送归之情,临水感逝川之嘆。” 清 孙廷铨 《挽船行》:“皆云 江 南来,束人投逝川。”
(2).比喻流逝的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离会虽相亲,逝川岂往復。” 唐 吴融 《子规》诗:“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漂荡一年年。” 毛 * 《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曾国藩,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