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苦雨·其四】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山中苦雨·其四]山中苦雨·其四原文
几旬不出意何穷,静检遗经较异同。
忽听儿童报晴霁,杖藜看日上孤峰。
[山中苦雨·其四]诗词问答
问:山中苦雨·其四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山中苦雨·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山中苦雨·其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
[山中苦雨·其四]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山中苦雨·其四]参考注释
[山中苦雨·其四]出意
(1).表示意义。 晋 王弼 《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2).立意;出主意。 南朝 梁简文帝 《率尔成咏》:“约黄出意巧,缠絃用法新。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 宋 苏轼 《荔支叹》:“君不见 武夷 溪边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鬭品充官茶。”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时样梳妆出意新, 鄂王 坟上小逡巡。”
[山中苦雨·其四]何穷
无穷,无数。 唐 杜牧 《柳》诗:“日落水流西復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唐 李郢 《鹅儿》:“腊后閒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山中苦雨·其四]遗经
(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
(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山中苦雨·其四]异同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山中苦雨·其四]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山中苦雨·其四]晴霁
晴朗。霁,雨止。《北史·孝行传·皇甫遐》:“復於墓南作一禪窟,阴雨则穿窟,晴霽则营墓,晓夕勤力,未尝暂停。”《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是一夜透雨就要晴霁的 江 南景色。”
[山中苦雨·其四]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山中苦雨,明代,王渐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