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原文
扶疏岩下树,入夏总成阴。
几年荆棘地,一旦为丛林。
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
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诗词问答
问:《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 书法图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书法作品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参考注释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总成
(1) 成全;作成(多见于早期白话)
总成我这桩美事
(2) 也作[总承]
(3) 把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一旦
(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衲子
僧人。 宋 黄庭坚 《送密老住五峰》诗:“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禅请》:“不去罢。我看衲子们谈经説诵的,不在话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海潮音
(1).佛教语。海潮按时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萨应时适机说法的声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2).指僧众诵经的声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来时只识菩提路,去时还听海潮音。”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惊心
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
惊心动魄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诗文赏析
【原题】: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