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作者:袁傪 朝代:唐代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原文
寒涧流不息,古藤终日垂。
迎风仍未定,拂水更相宜。
新花与旧叶,惟有幽人知。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诗词问答
问:《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的作者是谁?答:袁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袁傪的名句有哪些?答:袁傪
全唐诗:卷252_4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参考注释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涧流
山间的水流。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八解鸣涧流,四禪隐巖曲。”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涧流漂素沫,巖景靄朱光。”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由于泉源丰富, 鸡公山 前山上出现几条涧流。”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未定
尚未确定
行期未定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更相
相继;相互。《史记·张丞相列传》:“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谈·谈异七·两五鬼》:“ 五代 时, 南唐 冯延巳 及弟 延鲁 ,与 魏岑 、 陈觉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时人谓之五鬼。”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唐代,袁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