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代
[满庭芳]满庭芳原文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
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
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
[满庭芳]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问:满庭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庭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善渊的名句有哪些?答:侯善渊
[满庭芳]参考注释
[满庭芳]静室
(1).古代天子行幸,对所居宫室先派人清扫和检查,以保持洁净并防止意外。《后汉书·杨秉传》:“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静室而止。” 李贤 注:“静室谓先使清宫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夫帝王之居……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
(2).清静的屋子。《北史·列女传·郑善果母崔氏》:“静室端居,未尝輒出门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其时,山最幽僻,游者絶稀,惟 扬州 商人,构静室数间,春秋一到而已。” 鲁迅 《彷徨·伤逝》:“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 子君 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
(3).指寺院住房或隐士、居士修行之室。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二一:“洞灵开静室,云气满山斋。” 唐 綦毋潜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诗:“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你想 妙玉 也是带髮修行的……姑娘执意如此,我们就把姑娘住的房子便算了姑娘的静室。”
[满庭芳]颐神
犹养神。《后汉书·王充传》:“裁节嗜欲,颐神自守。” 晋 陆云 《登遐颂·焦生》:“颐神太素,淑思玄冲。” 唐 韩愈 《闵己赋》:“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
[满庭芳]宁心
安心;耐心;静心。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且寧心,度岁华,恐年过,生计乏。”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喒这屯营扎寨寧心等,瞋目攒眉侧耳听。”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三折:“将品竹纔拈定,寧心听,似簫韶九成。”
[满庭芳]默运
暗中运行。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神功默运,丑类虽既遁而復擒;天賚宠颁,臣子获记功而宥过。”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羣才之振奋,默运於九重之精神。” 严复 《救亡决论》:“然则 圣祖 之精神默运,直至二百年而遥。”
[满庭芳]内观
(1).反省。《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於物,内观者取足於身。”
(2).即内视。道家的修养方法之一。谓不观外物,绝念无想。 宋 苏辙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收眎内观,燕坐终日。”《云笈七籤》卷十七:“ 老君 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满庭芳]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满庭芳]真阳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沉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满庭芳]洞虚
(1).深幽。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櫺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2).指道教所说的洞天。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引《真诰》:“ 金陵 者,洞虚之膏腴, 句曲 之地肺。”
[满庭芳]豁朗
豁达;开朗
性格豁朗
[满庭芳]焕焕
(1).光亮貌。《汉武故事》:“ 元光 元年,天星大动,光耀焕焕,竟夜乃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
(2).显赫貌。《南齐书·长沙威王晃传》:“ 沉攸之 事起, 晃 便弓马,多从武容,燻赫都街,时人为之语曰:‘焕焕 萧四 繖。’”
[满庭芳]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满庭芳]照见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说得非常分明,这才可以照见 托尔斯泰 ,而且也照见那以 托尔斯泰 为‘卑污的说教者’的 中国 创造社旧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满庭芳]空法
(1).佛教语。谓显示一切皆空的教理。多见于般若经部。《中论·观行品》:“大圣説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復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2).佛教语。谓小乘涅槃。即灰身灭智的自了境界。《法华经·譬喻品》:“我悉除邪见,於空法得证。”
[满庭芳]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满庭芳]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满庭芳]无双
没有可相比的;独一无二
精妙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程艺天下无双。——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庭芳]三光
古时指日、月、星
[满庭芳]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沉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满庭芳]实相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追踪 马鸣 ,躡影 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我欲相期谈实相, 东林 何必谢 刘 雷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实相。”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实相是佛教的 * 观。”
(2).真相。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 满洲 行政之实相也。”
[满庭芳]浩劫
巨大灾难
战争的浩劫
[满庭芳]应时
(1) 合于时令的
应时小菜
(2) 立时;立刻;马上
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满庭芳]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满庭芳]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满庭芳]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满庭芳]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满庭芳]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满庭芳]物我
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满庭芳]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满庭芳]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满庭芳]神化
看成像神一样
神化个人
[满庭芳]无极
(1).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王西彦 《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
(2). 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説的个无极,上帝同 阿修罗王 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郭沫若 《集外(一)·创造者》:“本体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他在无极之先,他在感官之外。”参见“ 太极 ”。
(3).布名。《隶释·汉国三老表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王具剑、佩书刀、綉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后汉书·马援传》“﹝ 公孙述 ﹞更为 援 制都布单衣”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
[满庭芳]升玄
道教谓得道升天。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天上神仙,人间得焉;青囊有术,白日昇玄。”
[满庭芳]混元
(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 李贤 注:“混元,天地之总名。” 唐 方干 《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满庭芳]拍塞
充满;充斥。 宋 欧阳澈 《小重山》词:“懵腾醉眼不禁秋,追旧事,拍塞一怀愁。”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勉斋先生 曰:‘两篇皆是言阴阳。前篇是説横看底,后篇是説直看底……此理拍塞,无一处不周,无一物不到。’”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胸中拍塞书五车,舌底澜翻浪千尺。”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狂言试倾倒,拍塞已满胸;君方贾餘勇,逸气凌 崆峒 。”
[满庭芳]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侯善渊,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