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瑞龙吟]瑞龙吟原文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惟有旧家谢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瑞龙吟]诗词问答
问:瑞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瑞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
[瑞龙吟]参考注释
[瑞龙吟]章台
秦宫殿名。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
章台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瑞龙吟]梅梢
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瑞龙吟]愔愔
(1).和悦安舒貌。《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 杜预 注:“愔愔,安和貌。”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邦畿济济,还见隆平。宗祀愔愔,方承多福。” 宋 王禹偁 《唱山歌》诗:“夜阑尚未闋,其乐何愔愔。” 康有为 《诗集·自序》:“玉磬鏗鏗,和管鏘鏘,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
(2).幽深貌;悄寂貌。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 唐 韩愈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乘间致密,促席接膝,讥评文章,商较人士,浩浩乎不穷,愔愔乎深而有归。”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客思绕无涯,青门近狭斜,愔愔陌巷是谁家?” 鲁迅 《无题》诗:“几家春裊裊,万籟静愔愔。”
(3).柔弱貌。《晋书·石弘载记》:“ 大雅 愔愔,殊不似将家子。”《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上曰:‘朕不能甘心为孱弱之主,愔愔度日,坐视陵夷。’” 宋 沉辽 《读书》诗:“病骨愔愔百不如,不应投老更看书。”
(4).以指柔靡之音。 唐 牛僧孺 《守在四夷论》:“ 夏 捨淑德而嬖 妹喜 ,是色攻而亡也; 商 捨德音而耽愔愔,是声攻而亡也。”
[瑞龙吟]坊陌
(1).指妓女居处。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 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 宋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 坊曲 ”。
(2).泛指街巷。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瑞龙吟]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瑞龙吟]燕子
家燕和雨燕的通称
[瑞龙吟]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瑞龙吟]凝伫
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万点臙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一自才郎别后,儘日家凭栏凝佇。” 蔡若虹 《金缕曲》之二:“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雪凝佇。”
[瑞龙吟]个人
(1) 单独一个人,与团体相对而言
进行派别斗争的人,闹宗派主义的人常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个人和集体》
(2) 单独个人的生存或实体;单一的个体
人与社会之间,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一定道德关系
(3) 自称。指本人
个人认为
(4) 那人(多指情人)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做中州想。——宋·陈亮《念奴娇·至金陵》
[瑞龙吟]痴小
幼稚;幼弱。 唐 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诗:“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宋 范成大 《樱桃花》诗:“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瑞龙吟]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瑞龙吟]侵晨
(1) 黎明;早晨初现光亮
侵晨未及梳洗,就出门了
(2) 天快亮的时候
侵晨起来,在书房里收拾礼物
[瑞龙吟]宫黄
古代妇女额上涂饰的黄色。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用约字》词:“浅把宫黄约。细端相、 普陀 烟里,金身珠络。” 宋 姜夔 《角招》词:“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参见“ 宫额 ”。
[瑞龙吟]盈盈
(1) 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
(2) 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盈盈顾盼
(3) 形容快乐神情或美好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喜气盈盈
(4) 形容动作轻盈
盈盈起舞
(5) 十五岁
料他年纪多只在盈盈左右。——《鼓掌绝尘》
三五而盈。——《礼记·礼运》
[瑞龙吟]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瑞龙吟]前度刘郎
相传 东汉 永平 年间, 刘晨 、 阮肇 在 天台 桃源洞 遇仙,还乡后,又重到 天台 。后因称去而重来者为“前度刘郎”。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前度刘郎今重到,问 玄都 、千树花存否?” 元 张翥 《满江红·钱舜举桃花折枝》词:“前度刘郎,重来访、 玄都 燕麦。” 温见 《香江席上示雪兄》诗:“故乡心事他乡梦,前度刘郎泪黯然。”
[瑞龙吟]同时
(1) 同时代;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2) 并且
任务艰巨,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瑞龙吟]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瑞龙吟]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瑞龙吟]旧家
(1).犹世家。指上代有勋劳和社会地位的家族。 唐 李商隐 《为同州侍御上崔相国启》:“此皆相国推 孔 李 之素分,念 国 高 之旧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 俞慎 ,字 谨庵 , 顺天 旧家子。”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虽然成家立业之后,他也许修家谱,造祠堂,俨然以旧家子弟自居,但这究竟是后话。”
(2).犹从前。 宋 元 人诗词中常用。 宋 杨万里 《答章汉直》诗:“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惟有旧家 秋娘 ,声价如故。” 金 元好问 《石州慢》词:“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鬢毛争信星星却。”
[瑞龙吟]谢娘
(1). 晋 王凝之 妻 谢道韫 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唐 韩翃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 陆郎 去,携手 谢娘 归。”参见“ 谢女解围 ”、“ 谢家咏雪 ”。
(2). 唐 宰相 李德裕 家 谢秋娘 为名歌妓。后因以“谢娘”泛指歌妓。 唐 李贺 《恼公》诗:“春迟 王子 态,鶯囀 谢娘 慵。”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 谢娘 无限心田,晓屏山断续。” 郁达夫 《偶感》诗:“ 谢娘 偏有意,怜及白衣郎。”
[瑞龙吟]声价
名声和社会地位
声价倍增
[瑞龙吟]如故
(1) 同过去一样
使击柝如故。——《资治通鉴·唐纪》
室内摆设如故
(2) 如同老朋友
你大哥是个爽快人,咱们既然一见如故,应该要借杯酒叙叙,又何必推辞呢。——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瑞龙吟]吟笺
见“ 吟牋 ”。
[瑞龙吟]赋笔
写诗用的笔。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之二:“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
[瑞龙吟]燕台句
唐 代 李商隐 尝作《燕台诗》四首,描情摹怨、忆旧伤别,备极工细,传颂一时。 洛中 妓 柳枝 尤赞诵之。后因以“燕臺句”指工于言情的诗词佳作。 宋 周邦彦 《瑞龙吟·春词》词:“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牋赋笔,犹记《燕臺》句。” 宋 周密 《长亭怨慢》词:“醉墨题香,閒簫横玉,尽吟趣。胜流星聚。知几诵、《燕臺》句。”
[瑞龙吟]露饮
(1).在露天饮食。表示刻苦修行。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灰心灭智,行拔於三乘;风禪露饮,道高於六度。”
(2).指露天饮酒、饮茶。 宋 周邦彦 《瑞龙吟·大石》词:“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閒步。” 宋 吴文英 《绕佛阁·与沉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词:“又露饮风前,凉堕轻帽。酒杯空、数星横晓。”
[瑞龙吟]闲步
漫步;散步
闲步于田野,呼吸泥土气息
[瑞龙吟]孤鸿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瑞龙吟]探春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瑞龙吟]尽是
到处是,很多很多
这儿尽是石头
[瑞龙吟]离意
犹离心。《管子·禁藏》:“五曰:深察其谋,谨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内不信,使有离意。”
[瑞龙吟]官柳
(1).官府种植的柳树。《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2).大道上的柳树。 唐 杜甫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武判官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宋 朱淑真 《春日杂兴》诗:“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贪睡足精神。” 清 曹寅 《南辕杂诗·赵北口忆阮亭句》:“瓦桥官柳嫩黄生,鱼麦乡关倍引情。”
[瑞龙吟]金缕
(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瑞龙吟]纤纤
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十指纤纤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瑞龙吟]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瑞龙吟]飞雨
(1).飞飘的雨。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靄然 关中 暮。”
(2).骤雨。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瑞龙吟]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瑞龙吟]院落
庭院
[瑞龙吟]风絮
随风飘悠的絮花。多指柳絮。 唐 薛能 《折杨柳》诗之二:“閒想 习池 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宋 陆游 《柳》诗之二:“只恐无情堤上柳,又将风絮送春归。” 明 刘基 《漫成》诗之四:“不禁风絮乱,寂寞掩重帘。”
[瑞龙吟]诗文赏析
本词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写旧地重游所见所感 ,次写当年旧人旧事,末写抚今追昔之情,处处以今昔对衬。全词层次分明,由折盘旋,情思 * ,艺术上颇具匠心。
篇首的写景不同凡响。梅花谢了,桃花开了,本是平常习见的事物,而词里却说“ 褪粉”、“试花”,造语相当别致 ;褪粉、试花紧相连 ,使人仿佛感觉到了季节时令的更替,这就巧妙而生动了。使用倒装句法 ,把“梅梢 ”和“桃树”放在后面,足见作者的用心。此二句俨然天然巧成,极为精致华美。本篇开头还错落地交代了有关的一些情况 。“章台”、“坊陌 ”,是京城繁华的街道和舞榭歌台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则同时点明作者所怀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
“愔愔”二字极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对比之意 。用燕子的“归来旧处”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这是明显易见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叠,首叠本是写词人初临旧地所见所感 ,但通体只写景状物,不说人 ,只暗说 ,不明说,显得感情沉郁,有待抒发,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
次叠以“黯凝竚”三字为引领,“黯凝竚”,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词句 ,正好相映成趣 。“箇人痴小 ,乍窥门户”八个字相当传神,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人当时还没有失却少女的天真活泼,又浸透着作者对她的亲昵爱怜之情。以下几句,写少女站在门口招揽客人,初春余寒尚存,晓风多厉,她不得不以袖遮风,因而晨妆后鲜艳的容颜 ,就掩映在衣袖之间了 。“盈盈笑语”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描写人物的这几句,笔墨生动,准确传神。
第三叠“前度刘郎重到”的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伤离意绪”。“前度刘郎重到”用了刘义庆《 幽明录 》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 ,兼用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的诗句 。以刘郎自喻,恰与前文“桃树”、“人家”暗相关合,亦是笔法巧妙处。以下四句写词人寻访邻里,方知自己怀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 ,“同时歌舞”而“声价如故”者,唯有“ 旧家秋娘”。“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欢使用的名字。这里以秋娘作陪衬,就说明了作者所怀念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 。“吟笺赋笔”以下几句,是追怀往事的具体内容。“燕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典故 。当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 ,喜诗歌,解音律,能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闻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亟追询作者,知为商隐,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头双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并引出了一段神魂离合的传奇故事(见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这两句不只是写双方相识相好的经过,而且还暗示了对方的爱才之心和与自己的知遇之感 ,以至于今日怀念旧情时 ,不能不连带想起自己过去曾经打动过她心弦的“吟笺赋笔”来。“知谁伴”三句,写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侣,当年名园露顶畅饮、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 ,只能深深地铭刻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了。
“露饮”,是说饮宴时脱帽露顶,不拘形迹。“事与孤鸿去”借用唐人杜牧诗句 ,“恨如春草多,事与弧鸿去”,一笔收束往事,回到当前清醒的现实 ,而不露痕迹。“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这是全篇主旨。显得沉着深厚。结尾再次写景,先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 ”、归骑”与开头的“ 归来”遥相照应 ,再写池塘,院落、帘栊,而“飞雨”与“风絮”之足以令人“断肠,更增添了离愁别恨。
此词由“ 凝伫”而“访”、“寻,由回忆而清醒,最后写归途之凄清 ,抒写抚今追昔 ,物是人非的慨叹,这与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