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原文
宝马鸣珂踏晓尘,鱼文匕首犯车茵。
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1-1弹指望高台。
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诗词问答
问:代靖安佳人怨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书法图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65-52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参考注释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宝马
名贵的骏马。《史记·大宛列传》:“ 贰师 马, 宛 宝马也。”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商女香草珠结网,天人宝马玉繁缨。” 黄钧 《锦城纪游》诗:“将军雄武气纵横,宝马雕弓出 锦城 。”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踏晓
侵晨,破晓。 宋 梅尧臣 《鸡声》诗:“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鱼文
(1).鱼形花纹。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序:“緑弓黄弩,象饰鱼文。” 宋 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琉璃毬》:“龙综繅冰茧,鱼文鏤玉英。”
(2).指箭袋。《文选·左思<蜀都赋>》:“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於外,巷无居人,并乘驥子,俱服鱼文。” 刘良 注:“鱼文,盛箭器也。” 北周 庾信 《朱云折槛赞》:“先求斩马,遂请鱼文。”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驥子朝披玉垒云,鱼文夜溼金隄雨。”
(3).鱼鳞。 南朝 梁 沉君攸 《羽觞飞上苑》诗:“鱼文熠爚含餘日,鹤盖低昂照落霞。”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首犯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罪犯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车茵
亦作“ 车裀 ”。车上垫的席子,车座垫。《汉书·丙吉传》:“ 吉 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 吉 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颜师古 注:“茵,蓐也。”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么挽歌》之三:“犹思御朱輅,不惜污车茵。” 清 宋琬 《奉和孙北海先生元韵》:“平生故吏 彭宣 在,醉吐车裀忆往事。”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酒楼》诗:“狼嘷豕突哭千门,溅血车茵处处村。”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适来
方才;刚才
适来谁进去了?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行哭
放声哭;且行且哭。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齐 陨 晏平 ,行哭致礼。”《南史·张融传》:“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 唐 马戴 《河梁别》诗:“河梁送别者,行哭半非亲。”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輓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里门
(1).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宋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2).指称乡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朝天
(1).朝见天子。 唐 王维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明 李攀龙 《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 日暖梦朝天。”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注:“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后汉书·侯霸传》:“﹝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书·郗士美传》:“﹝ 士美 ﹞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 元载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逊。”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路人
(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指望
(1) 盼望
指望在遇到疑难的时刻得到家庭的帮助
(2) 指所盼望的事物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高台
(1).高建楼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广池,湛乐饮酒。”《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2).高的楼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3).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原注:“头为高臺。”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墙东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 王君公 。’”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寂寥人事屏,还得隐墙东。” 唐 王维 《登楼歌》:“执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宋 黄庭坚 《次韵谢公定王世弼赠答二绝句》之二:“ 王 谢 风流看二妙,病夫直欲卧墙东。”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沧浪何地稳?晞髮问墙东。”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流萤
飞行无定的萤。 南朝 齐 谢朓 《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復息。” 唐 杜牧 《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碧野 《金鸡菊》:“特别有趣的是,黑夜,有一点点流萤在草丛中穿飞。”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刘禹锡,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