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山】作者:韩常卿 朝代:宋代
[董凤山]董凤山原文
丹灶棋盘去不收,未知踪迹为谁留。
烟霞空锁樵人径,松桧重阴古寺楼。
怪木化龙云雨夜,碧波涵月镜潭秋。
辽东梦断无归鹤,山自嵯峨水自流。
[董凤山]诗词问答
问:董凤山的作者是谁?答:韩常卿
问:董凤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凤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董凤山]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2. 清王珏康熙《长泰县志》卷九
[董凤山]参考注释
[董凤山]丹灶
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处,过松下,有废丹灶。” 清 赵翼 《冲祐宫》诗:“丹灶錙銖火,茶经粟粒芽。”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董凤山]棋盘
(1) 下各种棋用的板
(2) 下国际象棋用的板
[董凤山]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董凤山]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董凤山]人径
亦作“ 人逕 ”。1.人行小路。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鐘。”
(2).犹言世途。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都令人径絶,惟使云路通。”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惟云场之少折,乃人逕之多忧。”
[董凤山]重阴
亦作“ 重隂 ”。1.指云层密布的阴天。 汉 张衡 《南都赋》:“玄云合而重隂,谷风起而增哀。” 南朝 宋 谢惠连 《咏冬》:“繁云起重阴,迴飈流轻雪。”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连日重阴,人谓必雨。”
(2).指阴雨。 三国 魏 曹植 《赠王粲》诗:“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文选·成公绥<啸赋>》:“济洪灾於炎旱,反亢阳於重隂。” 李周翰 注:“云雨谓之重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亢阳则出谷颺尘,重阴则滔天凌丘。”
(3).指地下。
(4).犹浓阴。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山冈有餘暎,巖阿增重阴。” 唐 王维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緑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5).双重庇荫。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余以顽蔽,覆露重隂。仰追先考,执友之心。”
[董凤山]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董凤山]碧波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董凤山]月镜
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亦借指月亮。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唐 李峤 《八月奉教作》诗:“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唐 皇甫湜 《出世篇》诗:“西摩月镜,东弄日珠。”
[董凤山]辽东
辽河以东的地区,即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明朝在现在辽宁省境内设辽东都指挥使,防守边境
[董凤山]梦断
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董凤山]归鹤
(1).旧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后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2).古琴名。 宋 苏轼 有《十二琴铭·归鹤》。
[董凤山]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董凤山]自流
(1) 自然地流动;自动地流
(2) 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做自己乐意的事
晚自习不许自流
宋代,韩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