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瀑】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对瀑]对瀑原文
飞落崇峦不计层,蒸为云气带崚增。
如斯声色摐摐地,涤尽根尘独尔能。
[对瀑]诗词问答
问:对瀑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对瀑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对瀑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对瀑]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七
[对瀑]参考注释
[对瀑]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对瀑]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对瀑]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对瀑]声色
(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对瀑]摐摐
(1).纷错貌。 唐 陆龟蒙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蘚矼。”
(2).高耸貌。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3).象声词。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六:“弦索摐摐隔綵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宋 苏轼 《满庭芳》词:“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对瀑]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乾隆,清代